上海外国语大学MBA系列公开课暨跨文化管理专场讲座圆满举行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张林    责任编辑:李昕    09/25/2018

2877


      中国MBA教育网讯9月22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MBA中心成功举办了跨文化管理专题公开课。上海外国语大学MBA人气教授、跨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任Steve J. Kulich为同学们带来题为“Affirming Chinese AND Going beyond Borders: Checking and Carrying Your Culture Effectivel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的精彩分享,其诙谐幽默的讲课风格和勤于治学的态度,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shangwai (1)-1.jpg 

上海外国语大学MBA人气教授、跨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任Steve J. Kulich


|感知自身文化故事

 

      出生德国的Kulich教授,精通三国语言,于1993年来到中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学习,对中国文化具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作为跨文化研究领域的杰出人物,Kulich教授对文化认知,商务交流、文化独特性、文化多样性融合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

 

shangwai (2)-2.jpg 

 同学们认真听讲


      “Who you are?” “What is important to you?”任何的研究都要讲究方法论。Kulich教授认为,做好跨文化管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是什么,哪些文化是重要的。其核心点就是文化认同感,我们如何感知文化、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传递文化、如何实现文化的尊重,对我们学习跨文化管理至关重要。 Kulich教授进一步强调,反思的起点就是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故事,开始了解并且评价自己的文化,开始辨别其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并且确认他的价值和利益点。

 

shangwai (3)-3.jpg

Steve J. Kulich教授

 

|了解国际商务环境

 

      “如果需要了解国际商务环境就必须成为参与其中的观察者,去了解并感知不同国际商务的内容”。跨文化其实就是文化A与文化B之间排除冲突后,二者相互交融的那一部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切感知两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和相似。Kulich教授以MOOC课程举例,为同学展示了不同地区网友的留言评论,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人群对相同问题的看法。

 

shangwai (4)-4.jpg 

 

      Kulich教授表明,跨文化商务交流是一个庞大分支机构,领导力、市场、广告、人力资源、协商谈判、团队合作等都是其构成要素。尤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处理跨文化的问题,需要在以利于对方或坚持己见中做出是否调整策略的决定。

 

|检测并适应自身文化属性

 

      价值观念与文化是密切相融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不同文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Kulich教授为同学们播放了Hofstede关于中美文化属性研究的成果视频,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学生和在美中国留学生的商业目标(17个具体的目标),介绍了跨文化管理值得深思的不同视角。

 

shangwai (5)-5.jpg

互动交流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跨文化传播在经济和文化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代。

 

shangwai (6)-6.jpg

互动交流


      “跨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承认对方观念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对方身份的正当性”,本次讲座Kulich教授不仅给即将就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MBA学生打开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同时教会我们学会尊重彼此间文化,客观看待文化差异,了解各自文化背景。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MBA系列公开课暨跨文化管理专场讲座圆满落幕。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