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教授作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杰出学者”系列讲座

来源: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赵福美    11/07/2019

3656


       【中国MBA教育网讯】11月3日下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杰出学者系列讲座第53期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国际会议厅顺利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金融与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张一林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作总结发言。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三间会议室做同步直播,7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管理学院张一林副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中,林毅夫教授用工程学控制论中的状态变量作比喻,非常形象地解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前提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社会文化等为基础,这些社会经济变量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就像状态变量一样,是既定的、稳定不变的;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社会经济变量在发展中国家中存在差异。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境下,支撑主流经济学的前提发生改变,主流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并不一定适用。


林毅夫教授报告


       林毅夫教授认为,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的结构、规模、风险特性等方面有所差异,经济运行的规则也应该有所不同。而忽视二者在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从将发达国家结构作为暗含结构的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把发展中国家都映射到发达国家的结构来分析,并把发展中国家在这样情况下的不匹配问题批判为“扭曲”,有失偏颇。因此,应该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其结构、产业、技术、制度安排等方面的不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以及如何不断地推动经济发展,这便是新结构经济学存在的意义。


讲座现场


       经济方面,林毅夫教授沿着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纵向和横向对比,正确分析了代表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例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充足,最早发展的是像纺织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经过从工业革命到现在200多年的资本积累,现在相较于劳动力,资本更为充足,所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飞机、芯片、生物制药等。而我们国家虽然相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产业升级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产业分工里还是处于劳动比较密集的区间。


讲座花絮


       金融方面,林毅夫教授强调,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有金融支持,因此,国家的金融制度和结构设计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比较优势不同,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业结构也有不同,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产业升级也存在差异。那么,金融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产业、企业对金融需求的差异,与实际经济的结构和由结构决定的金融需求相匹配、相适应。


       林毅夫教授精彩而生动的讲座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为在座师生打开了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研究的大门。林毅夫教授对管理学院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的未来研究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学院能在引领世界的学术思潮的新结构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研究有所发展和突破,推动管理学院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和中山大学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


讲座问答环节


       最后,李善民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对林毅夫教授带来的这场精彩讲座深表感谢,对林毅夫教授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鼓励和支持在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方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将中山大学发展成为引领世界学术思潮前沿阵地。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作总结发言


       林毅夫简介

       现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曾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膺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英法美加香港10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新结构经济学》《战胜命运》《超越发展援助》《繁荣的求索》《解读中国经济》《从西潮到东风》《本体与常无》《中国的奇迹》等二十余册,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