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相融的朋友们都叫他Aaron,他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根据2018年U.S. New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伯克利排名全球第四、全球公立大学排名第一。
很多人可能会说“名校毕业,天之骄子呀!”
但在一般HR经理看来,他的简历并非一份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简历,因为HR看着他丰富的履历表会很头疼,不知该如何定义他,说不清他到底是做什么的。
所幸,他从大学毕业开始就根本无需投简历找工作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1
美国“体育经纪之父“的中国门徒
和大多数男生一样,Aaron从小着迷于各种体育运动,尤其喜欢足球。他不仅喜欢运动本身,更热爱体育背后丰富的地缘文化和商业价值。
他在伯克利以“跨学科研究”专业毕业——这是伯克利为有创造性思维的本科生提供的特殊专业,学生如果没有发现心仪的专业可自行设计,Aaron为自己设计了国际体育管理专业,并获得学校批准。
大学实习期间,他曾师从美国“体育经纪人之父”Leigh Steinberg(后者为好莱坞电影《甜心先生》男主原型,也是伯克利的校友),参与了多位NFL,NBA球员的发掘,帮助他们走向职业赛场。之后他曾在147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到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负责体育营销及公关。
2014年,毕业两年的他加盟盛力世家——这是一家专业的体育管理和营销公司,代理了大量顶级体育运动员和体育资源,堪称是中国发展最稳健、最快速的体育IP开发管理及运营公司之一。
拜仁中国行
作为合作伙伴的Aaron与拜仁锋霸莱万多夫斯基
Aaron时任总裁助理兼高级体育经纪人,曾参与斯巴达勇士赛,Formula E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NCAA中国赛、拜仁中国赛、拳力联盟等知名赛事的策划和商务谈判,并经手邹市明、卡希尔、张玉宁等体育明星的经纪管理事务。
埃尔克森
有望成为首位归化中国籍的巴西足球运动员
学以致用,感到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同时,也实现了很多球迷梦寐以求的愿望,和自己热爱的俱乐部运动员一起工作,并且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与曾志伟在莫斯科俄罗斯世界杯现场
在盛力世家之后,Aaron受邀加入上海互动娱乐业的龙头企业、A股主板第一游戏股——游族网络,彼时恰逢游族的管理层想要丰富泛娱乐产业链,体育板块业务亟待构建。
在与游族董事长,创始人林奇先生畅聊了一下午后,Aaron的直觉告诉他,“体育+”、跨界是未来的趋势,实现体育IP的价值未必是纯体育的,可以和其它行业领域跨界融合,以多种方式实现体育IP价值最大化。 游族给他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平台。Aaron于2016年7月正式加入游族网络,出任董事长兼CEO特别助理,负责体育业务从零到一的规划和开拓。
高晓松到访游族网络
除了开创游族体育的全新业务,他还参与了上市公司的业务,包括主营和创新业务。很多创新业务的第一棒都是在这个年轻人手上,从调研、可行性分析到最终落地。Aaron喜欢这种从零到一的过程,对探索未知的领域充满了热情。
02
从 “体育+” 到 “汽车+”
蔚来“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
在旁人眼中Aaron在体育圈发展得风生水起之时,他却意外切换了赛道。
从体育人到汽车人的转变,契机是他成为了一名蔚来车主。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款感觉很自豪的国产车,品牌国际化、高端化,” Aaron高度认同蔚来汽车的理念和愿景,被其超强的产品力、极致的服务和用户体验所打动。
作为蔚来车主提车时留影
在购车后的一系列车主活动中,Aaron与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及其他高层有了深入的交流,更加理解蔚来的商业模式和文化价值观,行业变革的根本来自用户体验的变革,重新定义体验就能重新定义行业。用户体验,更需要关注的是功能体验以上的情感需求。而落实到汽车的用户体验,可以分成四大方面,大体上就是蔚来对用户变革方向的一个思考。
车(Car):车必须做好,产品是基础。
服务(Service):这是目前绝大多数车企所缺失的,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多触点多元化的服务给用户超越期待的体验。
触点(Digital touchpoint):在线上、线下及车内各个触点与用户连接互通
汽车以外的生活(Beyond the car):用户买了车,就加入了一个愉悦生活方式俱乐部的门票。哪怕你一年只开我们的车1000公里,也愿意拥有我们的车。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彼此都产生了高度认同,以至于后来被邀请加入蔚来汽车时,Aaron毫不犹豫决定接受挑战,投身新能源汽车这个完全陌生的赛道。
2018年7月,Aaron正式加入蔚来,出任用户互动娱乐部负责人,负责NIO Radio等车联网信息娱乐系统产品的开发,数字媒体内容创作和内容多渠道分发,以及精准用户互动运营。Aaron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也是唯一的90后总监。
他和他的团队在蔚来汽车所做的事情,与传统汽车主机厂相比,颇具颠覆性。
去年12月初,Aaron团队仅用四个月就开发上线了蔚来车主的专属电台——NIO Radio,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这大概是全球唯一的主机厂做品牌电台的案例。
与NIO Radio早期团队合照
Aaron表示如果说用户体验有迭代的话,那传统汽车企业是1.0时代,用户永远只是被动的角色;强调用户参与感的企业是2.0版,类似小米;而3.0版则强调用户的拥有感,即这个品牌是属于自己的,而且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和企业的交流应在不同的触点随时随地实现。
刷NIO APP,听NIO Radio,打开车内的信息娱乐系统,去NIO House打卡,线上线下的蔚来社区……这些都是蔚来精心营造的触点网络,Aaron的工作就是协助打通各个环节,实现企业与用户“随时随地无障碍”的连接互通,让用户获得极致的功能体验和情感体验。
03
不断跨界融合,做“发光”
从盛力世家到游族网络,再到蔚来汽车,Aaron的多段职业经历都站在了“新风口”上,涉足领域看似不连贯,但其实都属于在泛娱乐产业范畴里跨界。
谈及未来规划,表示并不喜欢一眼看到头的未来,也不希望给自己设限。就像很多优秀的大学在学生选择专业之前会安排两年的通识教育,以充分探索各个学科,他也希望能够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尽可能多地去尝试不同的领域,坚信这些点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连成一条线,就像乔布斯在某次演讲中所说的“connecting the dots”。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会“继续折腾,继续创业”。
“很多人一说到创业,就是要白手起家创办一家企业,但创业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实践,英文entrepreneurship 是非常贴切的词,”Aaron觉得自己这些年一直在践行这种精神——从自行设计大学专业,到尝试不同领域的跨界,再到创建全新的业务部门,进行颠覆性的信息娱乐系统产品开发……每一段经历都是在开创。
他说:“只要做的事情足够有创新性,无论是提供创新的产品,还是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哪怕只是在企业内部做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情,都是一种创业。”
地处全球创新创业热土硅谷的母校伯克利对于Aaron影响至深,他总是默念母校的校训“要有光”(Let there be light), 这是一句他非常喜欢的话,代表着一种开拓者的企业家精神,给未知的领域带来光芒,照亮后人的前行之路,激励着他永葆好奇心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他希望自己可以用实际行动成为一个“发光”的人。
04
16岁时的人生顿悟,精神领袖是毛主席
Aaron今年还不到30岁,在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会上总是最年轻的那个。他承认自己真的很幸运,得到了很多同龄人没有的机会,在职业发展路上的成长速度也非常之快。
但他不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认为“只不过少年时代醒悟得早罢了”。
Aaron的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公务员,家境不错,父母对他从小到大都是“放养”。“他们对我很信任,会听从我的心声,不报任何补习班,不强制我做任何事情……我大学学的专业,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基本都是反传统的,但我父母的接受程度很高,”Aaron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激。
中学时Aaron母亲常拉着他看一些访谈类的电视节目,比如央视的《高端访问》,正好有一期是采访伯克利大学的校长,他感觉这所大学的精神很契合自己,心里埋下了种子。
及至16岁时,他被央视一档创业类节目《赢在中国》打了鸡血。这档节目曾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积极参与,并请到柳传志、张瑞敏、马云、俞敏洪等商界领袖人物担纲评委,让少年Aaron生出一种紧迫感,但又很迷茫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平时热爱阅读人物传记的他,恰巧此时读到了前亚洲首富孙正义为了求知探索从日本远赴硅谷求学伯克利的故事,“伯克利的名字再次出现在眼前,Aaron相信是一种天意,不再犹豫,“尽快去硅谷, 转到伯克利大学去!”修学储能开拓眼界,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去成就一番事业。”懵懂中,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制定了留学的计划,并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大约用了一年时间,天天准备,研究院校,做题考试写文书……记忆深刻的是,那时候学校电脑房开放时间有限,为了准备资料不得不去外面网吧上网,坐在周围的人都在打游戏,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苦哈哈地写文书。不过最后收到伯克利录取的那一刻,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Aaron回忆说。
那是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梦想成真的喜悦,而更有缘分的是,当年《高端访问》里的伯克利大学校长,在Aaron入校时依然是学校的掌门人,并正好在毕业那年退休。
大学时代VS毕业后,Aaron曾经用3个月实际减重40斤
当被问到精神偶像的问题,这个90后年轻人的回答有点让人意外——“我非常非常敬仰毛主席”。
“我从来不看鸡汤,从小读毛主席诗词,长大读毛泽东选集,不仅学到很多对现在依然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工作方法,也吸收了很多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不是言之无物的空谈口号,而是基于深度思考和实战经验打下来的真自信和真从容。”Aaron最喜欢的一首毛主席诗词是《沁园春·长沙》,欣赏那种自信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挥斥方遒”的气度格局。毛主席的成长轨迹,让他坚信,一个人一定要花时间了解自己,并将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致,然后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资源,建立互补的团队,抓住历史的机遇,而不是盲目的去补短板,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05
取势明道优术,汇入长江
记得早前,李嘉诚先生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Aaron与一众中国留学生列队欢迎,有幸与李先生握手合影留念;时隔8年,当Aaron即将进入由李先生发起创办的长江商学院之时,想起当年,不由感叹缘分之奇妙。
与长江的缘分从与李嘉诚先生握手开始
对比其他商学院,Aaron认为长江的学生背景最好,成熟且多元化,“在知识、人脉、行业资源方面,长江都是顶级的。”
从小有武侠情结的Aaron表示,他心目中理想的商学院“不应该像个职业学校,而是一个江湖,大家进入同一所学校就像加入了同一个门派,要有着浓厚的互帮互助的氛围,”Aaron觉得长江正是这样。
长江有教授、导师以及菁英校友三位一体的前辈提携点拨,校友互动活动非常多样化,FMBA学生和长江杰出校友之间密切沟通,在拓宽人脉资源的同时也能从校友身上学到更多——Aaron觉得“这点跟伯克利很像。”
对长江商学院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Aaron表示非常认同,“敬佩这种高瞻远瞩的商业思维。”他坦言到长江最期待的收获首先是认知层面的提升,希望能系统性地完善自己的商业知识;同时希望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启发思考的方向。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长江素以“长江体育学院”以及健康向上的良好运动氛围著称,而Aaron本就是个体育迷,踢球、跑步、游泳、骑车等都是平常在坚持的,曾经凭借超人的毅力和坚持在3个月的时间内减掉了40斤的体重,“希望加入长江后能与更多朋友分享体育的精神和运动的乐趣。”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