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教授观点 l 《北京日报》学习强国:(郝旭光)避免“决策后的认知失调”

来源:对外经贸大学MBA    作者:郝旭光     责任编辑:任东峰    02/26/2020

5908


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学习强国,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学系郝旭光教授,MBA授课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十佳师德标兵,北京市教学名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大大学生最喜爱教师。


为什么人们擅长为过去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却不擅长去从事已有理由应该做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们很善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原因,而不善于从事有理由应该做的事。这就引出了“决策后的认知失调”问题。


决策是从两个及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选择一个,意味着放弃至少一个或多个。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决策会引起认知失调,换言之,认知失调或者产生认知失调的可能性是由已经做出的决策所引起的。


既然决策总会引起认知失调,那么人们决策后会怎么做呢?心理学家Brehm于1956年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中,女大学生购物后会从8种商品(烤面包机、收音机、秒表等)中得到1件赠品。实验者事先已经让这些女大学生对这8种商品进行偏好打分排序。他设计了三种情境:第一,让女大学生在最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第二,让她们在最想要和不大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第三,让她们直接拿走最想要的1种。然后,实验者把这8种商品混搭在其他40种商品中,让女大学生重新对这些商品打分。结果发现,在商品二次评价中,她们会高评价已选的,低评价未选的。在最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失调程度最高;在最想要和不特别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失调程度较低;直接拿最想要的1种商品,没有失调。


选民投票给某个候选人后,是否更加相信这个候选人会赢得选举?奥德·弗兰克尔和安东尼·杜布1976年发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调查了刚刚投票和马上要投票的选民。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们调查了加拿大某个省选举的选民。在另一个实验中,调查对象是加拿大联邦选举的选民。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投票的选民,投票后的选民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所投的候选人是最佳人选,而且最有可能赢得最后的选举。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做了就会相信,这是避免认知失调、保持一致性的重要理由。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在两种喜欢的选择中做出决策,他常常会通过高度肯定自己的选项,贬低自己放弃的选项来解决失调。


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良决策习惯?如何解决自己决策后的认知失调问题?从指导思想上说,不要总是为过去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应该训练自己去从事已有理由应该做的行为,要从善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原因转变到善于从事有理由应该做的事。


解决自己决策后的认知失调问题,需要从心理学认知失调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中来寻找方法。第一,理性决策。在决策前做足功课,严格按照理性决策的要求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全方位评价,总结经验,谨慎操作。对每一种方案的评价是将其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方案好坏的依据是要达到的目标。评价决策方案好坏时,要用一致的、连续的、共同的标准。评价时,为了避免自己犯错误,应给自己设定一个魔鬼提倡者的角色,不断从各个角度提出拟选方案的不力之处,以便理性、客观地评价备选方案。第二,敢于认错。尽管经过理性、认真思考才做出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仍然有可能发现决策有副作用,或者有干扰因素影响决策的顺利实施,或者发现原来的决策是错误的,此时,要果断停止,不要拘泥于消除认知失调,总是寻找支持已经选择的决策的证据来证明原来的决策是对的。出现错误,要敢于认错。只有敢于认错,持续总结经验和失误,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