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1984年随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4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
目前,石家庄铁道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工程技术大学。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本科教育涵盖工、管、经、理、文、法、教7个学科门类43个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研究生教育始于1990年,现有1个联合招收、独立培养博士学位二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1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及相当职称的164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的41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99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有“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师德标兵”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5人,国家专业技术专门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1人,河北省院士后备人选、燕赵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詹天佑人才奖、茅以升科学奖、茅以升工程师奖获得者5人;教育部专指委委员3人;省级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25人。
学校教学、科研资源丰富,设有国防交通研究等26个科学研究所,39个实验中心(实验室),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外学校还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拥有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设备值达1.7亿元。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全文图书225.79万册。校园网已实现百兆桌面、千兆主干、全交换的网络结构。
学校秉承“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始终坚持“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致力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8项,其中《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有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隧道工程》、《工程机械》2门国家级精品课。
学校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在长大隧道通风、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大型结构健康诊断、TBM掘进技术、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等研究方向独具特色。近5年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火星探测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800多项,科研经费达4.2亿元。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秦岭隧道、芜湖长江大桥、厦门海底隧道、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及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8项。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论文数量,连续多年跃入全国高校150强的行列。
[FS:PAGE] 春秋甲子度,岁月峥嵘间。经过60年的风雨兼程和历史积淀,石家庄铁道大学汇集军队、部委和地方院校优势与一身,形成了“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国防经济建设主战场写下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承载丰厚历史,谱写崭新华章,学校将以60年校庆为契机,再接再厉谋发展,豪情满怀想未来,努力建设成特色鲜明、河北一流、国内知名的工程技术大学!
一、招生人数
石家庄铁道大学2010 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360名左右,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招生数仅供参考,最后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石家庄铁道大学各专业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且符合石家庄铁道大学各专业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以上3、4所说同等学力考生报考石家庄铁道大学①不准跨专业报考;②同时满足招生目录在各专业备注中注明的业务要求;③如获复试资格,需以笔试形式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6、报考专业应相同或相近,文科毕业生不能跨门类报考工科或理科,自考本科生需报考与本科专业相同的学科。
(二)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报名参加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项目管理除外)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名参加工程硕士项目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以上所说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同学术型。]
3、报考专业应相同或相近,文科毕业生不能跨门类报考工科或理科,自考本科生需报考与本科专业相同的学科。
三、资格审查
报考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在复试时进行资格审查。往届生需提供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1份复印件。同等学力考生还需提供石家庄铁道大学要求的相关材料。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FS:PAGE] 四、复试录取
石家庄铁道大学将根据当年教育部确定的相关报考学科门类的基本复试要求及各专业录取名额确定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复试报到时须持准考证和其它相关有效证件原件(毕业证书或学生证);复试时石家庄铁道大学将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原则,结合专业课加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初试成绩约于三月中旬公布,复试通知将于分数线出来后及时公布。
五、特别提示
(一)报考类别
1、原单位提供学费并保留工资及人事关系者按委培或定向培养填写。以委培或定向培养报考的考生以及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所在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调档或录取的,责任自负,招生单位不负任何责任。
2、其他考生填写非定向。
(二)个人信息
1、考生网上报名时,必须认真选择并核对报考院系、专业、考试科目及其各自对应的代码、毕业时间、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身份证号码以及出生日期并且二者一致;
2、必须详细填写接收准考证或者录取通知书的准确、详细、固定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成员、工作经历等,确保在审核报名资格、复试通知书、录取通知书时能及时联系。如因考生本人填写不清所造成的延误,责任由考生自负。
(三)其他
1、在校的非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
2、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而使石家庄铁道大学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石家庄铁道大学不承担责任。
3、石家庄铁道大学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考生报名时只需填写一个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入学后进行师生互选。
4、除招生说明中对考生的报考条件外,各专业对考生如有特殊要求,在招生目录的备注中注明,请考生认真阅读。
5、考生报名时,填写材料信息必须真实,如发现弄虚作假,不论招生工作进行到哪一环节,都将取消该考生资格。
6、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石家庄铁道大学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7、2011年1月1日-14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招生单位不再给考生寄发《准考证》。
如国家出台新的招生政策,将作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请关注石家庄铁道大学网站。
六、参考资料
石家庄铁道大学研招办备有历年初试试题等,请于工作日每周一、三、五下午办理相关事宜,其他时间不予办理。
石家庄铁道大学研招办不提供备考书籍,请考生自行购买。
自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在研究生学院网站下载。
七、通讯地址
地址: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050043
学校主页:http://www.stdu.edu.cn。研究生招生各阶段信息将及时公布。
E-mail:yjsk@sjzri.edu.cn。
咨询电话:0311-87935136;传真:0311-87936066。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