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英青年学者说 | 苏州大学王要玉:教学相长树新风,科研实践立前沿

来源: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MBAedu    06/11/2020

9708

“仲英青年学者说”
在10期连载中
我校各学术领域的仲英青年学者
以自述方式介绍他们的受助体会
分享工作之外的丰富生活
 
倾听他们的声音
“成功人生不在于财富或学识的积累,

而在于尽己所能地贡献社会。”


每周精彩 不见不散


1591873077229862.jpg

本期作者:王要玉


王要玉,男,博士,1983年2月生,江苏盐城人。现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MBA中心主任。苏州大学首批“仲英青年学者”,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目前担任中国优选法统筹学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随机服务与运作管理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经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博弈论与决策分析。



脚踏实地求学路,结缘苏大双肩挑


2002年,我从苏北小县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于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


2006年本科毕业后,留校攻读硕士学位,研二的时候,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进行硕博连读。


2011年6月毕业后,我留在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做高级研究助理,半年后(2011年11月)由于家庭原因,来到了苏州,入职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从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不知不觉在苏大已度过了近9个年头。



2016年,我获得了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资助,拟赴美国高校访学1年。


临出发前,学院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留在国内,协助学院的管理工作,促进学院事业的发展。


抱着为学院发展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想法,思虑再三,我放弃了出国访学机会,留在学院任院长助理一职,并在2018年晋升为副院长,成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双肩挑的人员。


教学相长树新风,科研实践立前沿


在教学能力方面,我一直秉持“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力求将最新的思想与理论带进课堂,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改革,注重案例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生动的课堂氛围、翔实的新锐案例带动学生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将我的心得感悟整理出来,发表教学论文1篇,获得教改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创新项目1项,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2项,教学测评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在科研创新方面,我秉持“顶天立地”的原则,立足瞄准国际学术前沿、解决企业实践问题,平时注重广泛阅读最新文献,学习最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累计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市级项目7项,主持完成企业横向委托项目多项。


同时,我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香港政府研究基金2项。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Information System Journal》、《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SCI/SCI收录22篇,两篇论文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19年,获得周氏教育科研奖优异奖。


服务师生尽职责,践行公益显担当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公益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作为“仲英青年学者”,我自觉践行唐仲英基金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扎根教育事业,利用自己的专长和热情,服务奉献社会。


2020年开年以来,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院于1月30日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我任副组长,组织协调我院防疫工作。


在这期间,我参与组织了苏州大学MBA抗疫募捐活动,同时也积极响应学校、校友会、各学会的捐款、捐物的号召,我坚信,“没有谁是旁观者,在疫情面前,我们都是志愿者。”即使不能走上抗疫前线,也要尽力为抗疫工作全局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到了5月,疫情控制逐步稳定。


5月10日,我作为苏州大学疫情期间学生返校志愿者,帮助返校同学进行体温检测,身份核验,搬运行李等工作,过程虽然忙碌辛苦,但是看到熟悉的校园渐渐恢复正轨,再次充满活力和生机,一切都是值得。



入选苏州大学“仲英青年学者”,对我而言既是一个里程碑,也是新的征途的开始。一方面,肯定了我之前在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化作我的动力和能量,鼓舞我继续深入探索勇攀高峰,为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价值。


唐仲英先生一生心系天下,为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全社会优秀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无数心血,其广阔的胸怀格局为世人景仰。


虽不能如唐先生般遍惠天下,我也愿做接棒的后人,身体力行,尽己所能地去引导学生,钻研学术,服务社会,奉献爱心,践行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优秀民族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有志青年手中传递下去,让伟大的“中国梦”实现得更好更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