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MBA考前分析——不可一时冲动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综合报道    作者:lilizhouvip    责任编辑:lilizhouvip    03/01/2017

1736

  一、考MBA的动机分析

  首先我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99年毕业于上海市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专业是通信工程,毕业后先在国企干了一年半,后加入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参与项目的开发并从事项目管理工作。2004年加入一家小的美国公司,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

  我做出考MBA的决定,可以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因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一个大概的分析过程,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MBA并非适合所有的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MBA。因此,我着重分析了我自己考MBA动机和必要性。

  我第一次有了参加MBA联考的想法,是在2004年下半年,按照通常的算法,当时毕业已经有6年了。在那时,工作刚刚有了变动,离开了原来那家跨国公司,加入了一个小的外企,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在这里,除了技术上的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和美国总部之间的协调以及和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协调,甚至还要向公司最高管理层提供必要的产品建议。在初始阶段还可以凭着一些以前的经验来应对,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发现很有必要系统地学习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也就是我决定报考MBA的初衷,所以我才决定参加2005年的MBA联考。总而言之,我报考的目的就是通过对MBA的系统了解与掌握,来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充分互动。

  二、对自身实力的评估

  借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来对自己进行评估,制订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考虑哪些科目是强项,哪些是弱项,再充分结合联考科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来进行复习。

  拿我自己来说,数学和英语的基础都不错,语文也很喜欢,感到相对比较弱的是逻辑。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想到的是着重补习逻辑的知识,我却不然。我并没有打算把主要精力放在逻辑上,而是依旧放在了数学和英语上。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让强者更强,拉开分数。通过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力求让这两门考出高分。因此,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方面。

  另外,对于去年一分之差饮恨清华,我也从诸多方面分析了自己失利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太过于自信了。其实,自信是一种优势,但过分的自信,会成为致命的缺陷,具体表现就是做题心浮气躁,不打好基础。因此,我在今年备考复习时也特别改正了这一点。

  三、MBA院校与就读方式的选择

  首先,我明确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上名校的MBA,我指的实际上就是清华和北大(可能我过于偏激,如果对其它的学校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其实,我一直是考清华MBA的坚定拥护者,但说实话,没有从很深的角度对清华和北大的MBA教学进行特别细致的分析,也没怎么在意别人对这两所学校的评价。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觉得自己还是适合报考清华,所以一直以考上清华的MBA为己任。选择哪所学校来进行MBA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选择过程中,既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也要结合各院校的实际招生情况,综合进行评价。

  在考虑MBA的就读方式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PMBA,也就是在职的备考与学习。因为我考MBA的起因就是因为在工作中碰到了管理方面的难题,需要通过MBA的学习来解决,从而把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相信这也是我这个年龄段考生的大多数的选择。

  总之,报考MBA切不可凭一时的冲动,要理性地从以上方面进行分析,真正做到有目的地去学,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