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港中大FMBA教授观点 | 张陶伟:比特币暴涨暴跌,如何避免成为韭菜

来源: 清华经管在职硕士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王佳昱    02/27/2021

5569


【中国MBA教育网讯】2021年2月25日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陶伟教授针对近期比特币市场的暴涨暴跌,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资产的价值逻辑和投资策略的看法。

 

1.jpg

张陶伟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

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金融财务MBA(北京)学术主任


首先,张教授指出了今年疫情之下比特币暴涨暴跌的基本逻辑。张教授认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大量放水使得许多资金寻找出路,而比特币作为新兴资产的代表自然迎来大量机构追捧。随后张教授对比特币诞生至今的行情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暴涨暴跌正是虚拟货币的一种特性,即存在较高的价格风险。


其次,张教授从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资产的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出发,探讨了区块链的主要特征和应用场景。

  • 在核心要素层面,区块链技术主要具备四个特征: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信任(Trustless)、集体维护(Collectively maintain)、可靠数据库(Reliable Database);

  • 在应用层面,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包括智能合约、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清算、审计、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交易、资产交易等。

由于涉及大量的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知识,区块链架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也导致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资产的价值来源方式(如算力)、定价逻辑、交易方式、结算方式等可以与传统金融资产不同。


随后,张教授进一步解释了虚拟数字资产和传统金融资产的交易机制区别。通常市场组成包括三大要素:参加者、标的物、交易组织方式。在虚拟数字资产的情景下,除了采用传统中心化的交易机制之外,还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以去中心化方式点对点进行交易转账理财、货币兑换和借贷质押。这种新的交易机制和交易组织方式,极大拓展未来的虚拟数字资产的市场服务范围。


由于价值来源方式、定价逻辑不同,市场交易机制的不同,虚拟加密资产与传统的金融资产相关性比较低,因而可以作为机构的资产分散化配置工具。


而后,张教授对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资产的合规投资配置渠道以及机构个人的投资方法进行了介绍。张教授指出,近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以及网络科技快速发展,对虚拟加密资产需求越来越大,监管机构也与时俱进,使得许多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都在参与虚拟数字资产的投资和服务。例如截至2020年底,美国灰度公司已发行九支资产信托和一支数字大盘基金,提供包括比特币、以太坊在内的九种加密资产的买卖,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20亿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应该选择合法合规的虚拟数字资产的相关机构和金融产品,交易时不应选择没有监管的机构和个人信用进行投资操作。


区块链技术成熟度目前还处于成长期,虽然有很多的应用,但其在算力、存储效率等方面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基于此,张教授对虚拟数字资产的投资策略提出了一点建议:一是由于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资产的包含多学科复杂技术,定价逻辑与传统思维不同,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虚拟资产泡沫的识别;二是虚拟资产具有暴涨暴跌的特性,参与者切莫加过大的杠杆;三是加密数字资产容易被操纵,四是在监管层面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而参与者应在自己设定的风险偏好内,选择合规的虚拟数字资产交易渠道进行投资。


在提问环节,张教授回答了有关区块链技术对于银行业的影响、当下资产配置方向等问题。一个小时的直播里,张教授从区块链技术出发,针对当下比特币的价值判断和投资方法结合前沿视角,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充实、深刻的内容。


本次活动是清华-港中大FMBA2021级招生的最后一场招生活动。公开课后,清华经管学院王晗老师对FMBA项目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特别指出,项目招生3月5日即将截止,请同学们把握2021年入学清华的最后机会。


1614404147679389.jpg

扫码

观看招生说明会暨公开课

视频回放



欢迎加入清华-港中大FMBA

听名师传道授业解惑!


3.jpg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