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Fudan MBA聚贤志 | 玩转导师制项目、聚合企业内生活力——聚贤荟HR俱乐部主题沙龙

来源:BIFudan 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杨雅欣    02/24/2022

6467



企业导师制项目(Mentoring Program)作为当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耳熟能详的人才培养与成长模式,已在诸多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践。如今,随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导师制可视为人才培养的利器,帮助企业和HR们聚合企业内生活力,助力公司长效发展。


2022年2月19日(周六)晚7时,复旦-BI(挪威)MBA项目聚贤荟HR俱乐部主题沙龙围绕“企业导师制项目实践”为主题,于线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分享会。本次分享会邀请到MBA20班的Sunny施镒萍、MBA24班的Tracy程泓、MBA27班的Jodie谈茜婧和MBA29班的Yolanda张岚这几位在职场上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校友作为分享者,与在场的同学们聚焦“导师制”(mentoring)话题展开对话、畅所欲言。





分享嘉宾


施镒萍 Sunny,BI-Fudan MBA20

太薇咨询 联合创始人


程泓 Tracy,BI-Fudan MBA24

帝斯曼动物营养与保健 亚太及中国区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谈茜婧 Jodie,BI-Fudan MBA27

先正达集团中国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张岚 Yolanda,BI-Fudan MBA29

宣伟涂料 亚洲区组织发展与综合人才管理总监


企业导师制:导师与学员同频共振、持续输出


人才是激活企业创新动力的助燃器,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进步的宝贵财富。企业导师制作为一种能够从内部激活人才发展潜力、聚合内生活力的培育模式,让项目参与双方都能够有所收获、共同进步,由此带动企业发展的行稳致远。与coaching(教练)相比,mentoring(导师制)注重以mentee(被指导对象)为主导自我成长,mentor (导师)作为支持者及赋能者,彼此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信任赋能关系。导师(mentor)和学员(mentee)的交流互动(engagement)融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同频共振与持续收获。



对于项目学员而言,通过企业导师制,他们可以从经验丰富的职场前辈身上吸取成长的养料,并为自我的职场道路锚定清晰的发展蓝图,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职场人,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而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学员,他们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并培养自身的倾听、学习、反思与应用能力,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并能够把项目中收获的经验转化为提升个人能力的燃料,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对于项目导师来说,他们通过向新人输出自己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想法和经验,本身便意味着传承与延续。同时,在和年轻学员的接触之中,导师们也可以了解到当代年轻人的想法,以一个更加年轻化的视角去看待时代的发展和职场的风云变幻。而要想在项目过程中承担好一个“好导师”的角色,需要其能够尽心尽力地投入到项目的指导中去,做一个可靠且热忱的分享伙伴,将自己的观点、经验和见解孜孜不倦地输出给学员,接受学员的反馈并持续激发学员的成长意识和学习热情,与学员之间保持密切的信任关系。


因此,企业导师制的作用在企业内是双向的,导师在帮助学员成长,建立彼此关系的同时,导师本身也在这种关系中被看见,被滋养,被赋能。双方共同学习、持续进步,也帮助企业更好地保留人才。


Before, During, After:“企业导师制”流程面面观


要想让企业导师制项目为企业的长效发展“如虎添翼”,便需要全方位把握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整流程及其特征,关注导师制项目的发起前、实施中、结束后的全面表现,不遗漏任何细枝末节,编织更严密的企业导师制人才培养网络。



发起前(before):


在导师制项目开展前,HR们承担着类似于红娘的角色,在确定参与项目的导师和学员的人选之时,需要注重双方匹配的相得益彰。在保证参与意愿、尊重双方选择的基础之上,HR可以依照人员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技能领域、学习意愿等,做好参与对象的“完美搭配”,如此才能夯实企业导师制顺利开展的基石。


实施中(during):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HR们一方面需要帮助参与项目的导师和学员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且在了解双方期许之后协助设定合理的项目希冀目标。另一方面,HR们需要时刻了解导师制项目的开展进度,并密切关注双方对于项目的情绪体验和参与反馈,以保证导师制项目能够做细做实。


结束后(after):


在企业导师项目圆满收官之后,相应的庆祝(celebration)、肯定认可和认证(certification)活动必不可少,可以有效地提升项目参与双方的仪式感。同时,HR还可以对导师和学员进行更为细致的复盘,为项目的长期开展和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吸取相关有用经验。


数智化应用、目标设定前置:“十八般武艺”提升企业导师制效能


对于HR而言,要想更深层次地挖掘企业导师制对于人才培养的激励能力,则需要全方位地提升项目效能,让参与双方更加沉浸于导师制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平台、智能化解决方案和目标设定前置可作为HR开展导师制项目的“杀手锏”,用富有创意和现代化的形式推动人才培育。


无法实现导师和学员恰到好处的匹配是企业导师制项目的痼疾顽症,长久以来困扰着公司导师制的持续有效展开。而通过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的沉疴难题,盘活企业内部的人才与培训资源。具体来说,通过将导师制项目搬到线上,并且通过AI(人工智能)的形式进行匹配,可实现匹配过程的完全自愿。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项目导师和学员的人选池子,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双方的参与意愿和能动性,让人才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了每一个员工自己手上。



此外,在企业导师制项目开展的过程之中,如何为项目设定一个行之有效且合情合理的goal(目标)也是HR和参与人员需要面对的难题。在面对这道人才管理题之时,“目标设定前置”可作为解题思路: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便可以按照导师和学员的个体情况和职业发展路径,为整个导师制的实施制定一个贯穿始终的目标。由此,项目开展可遵循已被前置设定好的目标来按图索骥,从而对导师制开展过程之中导师和学员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行衡量,并作为项目结束后评判导师制进展成败的重要衡量标准。


由此可见,企业导师制项目的实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通过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盘活项目的实施效能,从而助力组织内的人才发展和成长。


在本次分享会的最后,在场的校友们纷纷表示分享内容干货满满。嘉宾们深入浅出、不弃微末的讲解,为同学们厘清了企业导师制项目的方方面面,本期主题沙龙活动举办大获成功!为便于大家进一步学习交流,分享会结束后设立了微信交流群,也欢迎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加入!



今后,复旦-BI(挪威)MBA项目聚贤荟HR俱乐部将按照同学们的实际需求,聚焦相关专题,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沙龙分享活动,持之不懈地为当代职场人充电赋能!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