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叶康涛在“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踔厉前行 领创未来——对话知名企业家首场活动”中的讲话内容整理:
一定要去研究世界一流的企业,提炼世界一流的理论,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
叶康涛
今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导意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格局与产业结构持续深度调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于推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带动产业链重构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围绕着党中央的号召,人大商学院重新调整了学院重点发展的方向——我们提出了要做“有组织的科研”。什么叫“有组织的科研”?意味着我们的科研要解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问题。
过去我们的科研可能主要是基于学者们个人的兴趣,当然这也是创造管理知识的一种途径。但在新的时代,特别是人大商学院作为中国领先的商学院,我们应该更要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有组织的科研”在理工科领域,可能主要在要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问题;具体到社会科学领域,“有组织的科研”的重点是什么?人大商学院认为一个是要面向经济的主战场,一个是要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
促进数字化转型,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作为一位扎根商学院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在思考商学院的价值所在。
在我看来,商学院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创造,还要兼顾产业链、社会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通过不断创新,开放生态,夯实学科基础,助力中国企业可持续性成长。
具体到人大商学院,那就是怎么样帮助我们中国的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基于此,我们今年把人大商学院的战略定位调整为“促进数字化转型,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这将是人大商学院在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发展的方向。
众所周知,商业文明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企业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科技基础、民生基础。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是一个国家闪亮的经济“名片”,更是衡量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
首先,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自身规模大,同时它还会带动整个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企业的发展,所以,世界一流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次,世界一流企业往往又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不仅在这方面,我们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往往还是最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的实验场和倡导者。
所以如果人大商学院要做世界一流的商学院,我们一定要去研究世界一流的企业,提炼世界一流的理论,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这个研究过程同时也是人大商学院理论创新、人才培养一个必然的要求。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提炼一流企业发展经验和管理实践,总结企业创一流之道,赋能更多的中国企业迈入“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过去有传统,未来有创新
过去,人大商学院在赋能企业成长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和经验。从“鞍钢宪法”、大庆模式到宝钢模式、《华为基本法》等,自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一流企业中总结出来的最佳实践始终有人大商学院一代代教师的努力与奉献。例如,起草《华为基本法》的“华为六君子”中有三位来自人大商学院。他们在贡献自身管理知识的过程中,见证了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
未来,我们将在发挥人大商学院既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应对中国商业实践的新变化,不断地与时俱进,持续创新。
一方面,我们会继续提升学术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重视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另一方面,我们也会重点关注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解决本土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
案例教学是人大商学院的一大特色,我们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典型案例、优秀案例,也需要提升自身案例开发能力。对此,人大商学院有几方面的创新:
第一,“粗案例”和“微案例”创新。为了解决案例开发的时效性问题,我们在案例开发上推出了“粗案例”。基于目前掌握的文件、行业分析报告、媒体报道等公开信息,以“在线多媒体案例”的形式呈现包括文字、视频、照片、网页链接等多种资料,在展示真实管理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持续追踪商业环境变化的需求。
除了“粗案例”之外,人大商学院还在国内首创了“微案例”,能够更灵活地结合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哈佛式案例”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
第二,课程定制案例创新。人大商学院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案例库,很好地支撑了教学项目的课程内容。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案例库的使用率,我们的做法是在案例立项环节,针对核心课程的核心章节或知识点定制与之匹配的案例,精准推送给课程组的所有老师。这样一来,既规避了案例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又增强了案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第三,客户培训项目定制案例创新。由于人大商学院在高管教育方面积累了很好的口碑,有很多企业和机构选择和我们合作,委托我们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并希望在培训中使用自身案例。为此,我们会定制开发客户的案例,并用于客户委托培训的课堂上。这种方式既提高了案例的开发效率,也保证了课堂的使用效果。
以人大商学院和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为例。农行委托人大商学院培训管理人员,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根据对方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客户企业案例并直接应用于授课。这种“订单式的案例开发”模式,可以理解为有针对性管理咨询性质的培训,能够将客户需求与定制案例有机结合,实现了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获得了客户的积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