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与公司治理效应:来自公司避税的证据 ——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MBA金台论坛(第100期)精彩开讲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BA教育中心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刘佳睿    10/19/2023

5634


  守护数字金融安全,缔造税收利益屏障。2023年10月14日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金台论坛第100期在红庙校区四号楼阶二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胡海峰教授,带来以《数字金融与公司治理效应:来自公司避税的证据》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论坛由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苏萍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胡海峰教授


  论坛伊始,胡教授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介绍。他指出,推进税收治理是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功能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有效途径,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作为企业的重要财务决策,企业避税问题长期受到学术界、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他认为,充分释放数字赋能的内在价值和发挥新兴技术的治理优势进而有效促进金融服务模式效率变革,正强有力地嵌入数字金融发展的底层运作逻辑中。


讲座现场


  在研究意义方面,胡教授指出,数字金融发展改变了企业信息环境,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由避税活动所面临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并对企业税收策略产生显著影响。这就为探究数字金融与企业避税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上述背景,胡教授以企业避税活动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税收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该研究对于加深理解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公司治理和推动完善我国企业税收治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设计研究框架,胡教授提出研究假说,指出了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避税的总体关系,从而发现数字金融对公司避税的三个可能治理逻辑。


  一是信息治理效应:大数据技术的普及能够更为准确地挖掘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数据,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和信息质量,增加企业避税的难度和成本。


  二是资源配置效应:数字金融拓宽了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纠正传统金融体系信贷资源配置扭曲,大大提升了企业信贷资源可得性,从而弱化企业现金流节约下的避税动机。可以预期,外部融资市场环境的改善,会减弱企业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使得企业通过避税活动实现“开源节流”的边际效益和边际倾向大幅降低。


  三是技术监督效应:根植于数字金融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海量数据分析能力为精准打击企业异常交易或财务违规行为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提高了货方市场对实体企业的信用调查水平,让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及时处理、整理公司经营信息,以便分析公司的违约风险。



  随后,胡教授以2011-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学术论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释和说明,从而得出研究结论: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表现为互补关系,即数字金融与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


  透过分析数字金融与公司治理效应,胡教授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一是在防范和化解新兴资本市场因股权高度集中所引发的一系列代理问题时,应注重探索和挖掘数字金融在影响企业经营和决策方面所特有的“靶向治疗”机制,并发挥其与传统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互动调节关系。二是利益相关群体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政府税务部门都应与时俱进地引入大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征管技术,提高对企业交易信息和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效率,不断增强信息传播效率,持续营造精准打击、高压威慑的企业外部监督环境,推动形成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在老师和同学们与胡教授的积极互动交流中,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MBA金台论坛(第100期)圆满结束。本次论坛以学术研究论文为切入口,运用实证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研究行业热点,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科技与金融深入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从企业外部金融发展环境的新颖角度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公司避税的影响。通过本次论坛,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公司金融领域的学术前沿,也加深了对数字金融和税收征管实践的认识。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