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复旦IMBA项目25周年庆典近日在上海举行。两院领导、授课教师和学生、校友代表等近400人相聚一堂,共同见证项目25周年,并就沪港发展机遇、管理赋能科创、职业转型之道、终身学习、持续成长等话题展开探讨,同绘沪港经济合作蓝图,共赴科创美好未来。
坚持高水平开放和国际化特色
拥抱沪港两地发展新机遇
作为特邀主讲嘉宾,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京东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沈建光以“全球政经新趋势下的沪港发展机遇”为题进行分享。
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纷繁复杂,如何正确把握不确定性背后的确定性、积极拥抱中国经济发展新征程?对此,沈建光指出,当下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中美博弈全面泛化、全球供应链重构、数字经济成为主要增长点,全球政治经济正面临着深刻变局,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出现分化,美国经济有望软着陆、日本经济明显复苏、欧洲经济下滑风险上升、中国经济则亮点与挑战并存。
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在”与“未来”,沈建光特别强调,尽管今年我国工业生产逐步回升、接触性服务业较快恢复、消费市场持续回暖,高技术投资增长较快,但同样存在着出口贸易依然承压下行、国内通缩压力犹存、房地产出现深度调整、地方债务压力高企等巨大挑战,亟待进一步的妥善应对与审慎解决。
对于新趋势下沪港两地的发展,沈建光相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与坚持国际化特色的香港进行充分交融互鉴,必然激发出更大的发展动能和未来机遇!”
大力发展管理教育
成就世界级商业领袖
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风华正茂的港大-复旦IMBA项目一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而当站在崭新的历史转折点,商科教育又该如何进一步顺应时代之变,持续为未来商业发展赋能?
在复旦管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港大-复旦IMBA项目学术主任李治国的主持下,复旦管院院长陆雄文,港大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携手三位管院校友,中国企业知识开源创始人陈果,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浦发硅谷银行行长陆珏,聚焦“商业发展对未来世界的作用”展开对话,交流分享了过去25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商业成功经验及相关实践案例,并进一步就未来十年可能产生巨大突破的关键性商业领域展开了大胆畅想。
陆雄文院长首先充分肯定了中国管理教育先后经历的学习引进、消化吸收、融合中国实践、协作开发案例等发展历程,如今已逐步赢得世界的尊重与认可;中国的商业模式引领世界,并造就出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中国企业锐意进取、永不满足,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经贸挑战,积极选择主动走出去,建立全球品牌,成为未来引领者。
陆雄文院长强调,中美之间大国竞争的根本在于科技领域。面对大数据、大算力、大算法的时代,中国广大科创企业仍需不懈奋勇向前,中国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方法论也有待进一步的创新、突破与转变。在他看来“中国人从来都是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胸怀的,而通过大力发展管理教育、从实践层面去成就科创企业,相信我们的同学校友当中终将涌现出一批真正的世界级商业领袖。”
对此,蔡洪滨院长进一步补充道,当我们在迎头赶上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时,同样需要关注美国商学教育对于其科技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在持续迭代并积极传播兼具系统性与前瞻性的优质商学教育方面,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当谈及沪港两地的未来发展时,蔡洪滨院长特别指出,香港长期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在下一阶段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香港仍将有望作为重要的桥头堡,对于中国的国际品牌打造、深入参与全球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寄语大家:“始终秉持‘明德格物’精神,终身保持理性与好奇心,在沪港两地共创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去大胆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收获心中理想的成功。”
陈果、张西强、陆珏等校友则各自从信息技术、消费品、金融等不同领域出发,与大家真诚分享了自己对于所在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及其相关经验之谈。三位校友一致认可科技正在彻底颠覆各行各业,在打破过去认知、建立全新认知的过程中,管理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
明博Talk
凝聚校友力量
成就美好未来
明博学社作为复旦和港大共同孕育的高端校友平台,以“助力校友,成就精英”为己任,全心全意服务于近6000名校友。在明博Talk环节,上海众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管院校友陈立,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管院校友孙彬,自由潜水世界冠军、国家队队员、国家纪录大满贯第一人、上海极链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TAKI)创始人CEO、管院校友金明进一步结合个人的人生感悟与行业思考,分别就职业转型、成长蜕变、行业机遇等热门话题展开热烈互动分享。
金明基于自身大跨度的企业家和运动员之间的身份转换相关人生经验,重点分享了项目学习给他带去的思维刷新以及成长改变。他特别谈到,SMM-Strategic Marketing Management和Investments两门课程一方面促使他重新回归到投资基本功中来,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投资回报表现;另一方面也让他深刻领悟到了“多做好事”“找到真正重要的事”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发现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和人生机遇。他谈道:“回归常识,多元投资,当本源需要(need)和为他人创造价值(why)之间达到平衡,自然而然便会迸发出巨大的商业能量和发展潜力。”
“在人工智能社会,除了传统的你、我、他之外,还将出现第四维——AI。”作为一名前沿科技行业“老兵”,孙彬则从时下大热的大模型话题出发,为大家全方位解读并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将给To B、To C产业、不同企业以及个人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他认为,大模型之于行业而言,无异于生产力的又一次释放;而对于个人而言,大模型将不但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效率帮手、能力助手,还将发展成为大家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的重要依赖。
从哈佛求学到硅谷创业,再到毅然回国深造发展,陈立在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的过程中,为大家深入剖析了自我学习、主动适应、链接未来的价值与意义。当VUCA时代滚滚而来,前沿科技和管理智慧的创新融合有望带来进一步的突破与飞跃。为此,他衷心期待越来越多同学校友能够勇敢走出舒适区,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起成就更加精彩的未来。
2023届毕业献礼
值此港大-复旦IMBA项目25周年庆之际,2023届的毕业生也为项目送上献礼祝福。开场暖心的两校校歌大合唱瞬间将所有师生校友带入角色,在旦复旦兮和明我以德的美妙歌声中回忆与畅想。伴随着全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借此契机,项目也在此颁发了2023年度优秀教师奖以及2023届优秀毕业生奖。
2023年度优秀教师
● 港大经管学院 (高层管理教育)副院长沈海鹏教授
(教授课程Data-Drive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 港大经管学院 (对外事务)副院长邓希炜教授
(教授课程China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 复旦管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卢向华教授
(教授课程Emerg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 复旦管院市场营销学系林宸教授
(教授课程Digital Marketing Strategy)
2023届优秀毕业生
应铭、 王学峰、 杨洪兴、 孙怡烨、 陈宇微、 李泽研、 楼宇航、 薛良玉、 周大川、 殷明、 余星壁、陆宁、张聪睿、毛飞绯、于奂、宋丽丽、乔清华、崔波、黄艳、张怡、修俊、王子铭。
萌基金
相互认知彼此探索
双向奔赴成就你我
今年10月,港大-复旦IMBA项目公益慈善组织萌基金的小伙伴们前往西藏林芝巴宜区小学,和孩子们一同绘画,并通过暖心的视频为项目送上来自远方的生日祝福。萌基金于2008年由校友发起成立,于2014年正式加入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教育资助为主线,从募资、管理、费用使用到对学生的资助,全部由项目学生自主管理。
每年有近400名在校生及校友参与到萌基金的运作或活动中。校友们用自己的所学所知践行使命担当,反哺国家和社会。15年来,萌基金不曾止步,始终贯彻ESG理念,在弘扬爱心、传递温暖的征途上行稳致远,创新商业与社会责任的价值体系。做公益不仅仅是单向的给予,同学们从远征、义拍义卖等各类活动中向内了解自我,向外探索世界,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彼此认知,双向奔赴,点亮教育的光芒,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庆典主持人:2023届毕业生江予菲、李佳亮
从黄浦江畔到维多利亚港,承载着无数港大-复旦IMBA项目学子的青葱岁月。从国顺路到薄扶林道,记录着25载星移斗转、岁月流光。活动最后,全体师生校友共同回顾往昔项目发展峥嵘岁月,一起引吭高歌《明天会更好》,以携手向前、成就彼此的昂扬姿态,为港大-复旦IMBA项目25周年庆典画上圆满的句号,双向奔赴并肩踏上下一个四分之一世纪的全新征程。
关于港大-复旦IMBA项目
港大-复旦IMBA项目是由香港大学与复旦大学于1998年联合创办的在职MBA项目,旨在充分结合沪港两地百年名校的商科优势和人文根基,培养更具前沿理念、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高阶工商管理人才。
在2023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大学位居世界第21位,蝉联香港第1位。复旦大学位居世界第34位,大陆高校第3位。2023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项目排名中,项目位列全球EMBA项目第24位,薪资涨幅110%,蝉联全球第一。
项目特色:
两所百年名校的商科沉淀及校友资源
两校顶级师资联合授课
与国际接轨的灵活招生模式(可接受自主英语笔试/GMAT/TOEFL/IELTS/GRE/EA/全国联考/海外学位等多种报考方式)
采用国际视野与本土使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