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始于1997年。作为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的办学主体,经济与管理学院(原管理学院)秉承“扎根IT及其应用领域,技术创新与创业并重,特色化与国际化发展并进”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致力于为商界特别是IT及其应用领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管理精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的办学特色。在2001年9月中国高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教学合格评估(第二批)中,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的综合成绩位居全国第二,办学特色居全国第一。2011年11月,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顺利通过了“AMBA国际认证”(Association of MBAs,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全球最具权威的商学院MBA项目国际认证体系)现场评估,标志着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迈向全面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
1. 培养目标
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脱产工商管理硕士(MBA)“创新领导力培养项目”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基于MBA教育的“特色化”和“国际化”发展需要而倾力打造的精品项目。本项目植根于以新兴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商界特别是成长型高技术公司和跨国高技术公司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未来卓越领袖。
2. 培养特色
(1)基于创新过程的课程模块设计。本项目立足以新兴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围绕创新过程即“创新机会的识别与把握”、“战略设计与选择”、“资源整合与实施”和“评估与持续创新”等进行课程模块设计。使学员能够敏锐感知和直面全球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脉搏,融合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创造商业机会和新兴市场。
(2)面向企业实践的创新整合技能训练。本项目特别强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创新整合实践能力塑造。为此,本项目中基于创新团队的企业实习、基于创新过程的专项训练和企业咨询等整合实践训练模块是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关键必修环节。同时,本项目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学校技术研究团队,为学员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并引导学员参与到创新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员的创新整合实践能力。
(3)突出国际化培养理念。本项目充分考虑到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全球化趋势与复杂商业环境对管理者的要求,采用高强度英语集中训练突破英语表达难关,多渠道交互式国际交换学习与交流拓展全球视野,部分课程引入国际师资全英文授课深谙跨文化沟通和管理前沿与热点。
(4)采用组团式培养模式。本项目整合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优秀师资、技术专业优秀师资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高管,形成组团式培养模式。即由经济管理专业优秀师资通过案例教学讲授管理理论与专业知识,由技术专业优秀师资解析技术发展趋势并搭建学员创新创业技术平台,由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实践导师,参与指导学员完成企业实习、创新创业大赛、专项训练、创新方向专题研究等创新整合实践训练项目。
[FS:PAGE] (5)提供定制化职业发展服务。本项目依托学校的新兴产业技术平台和企业资源,通过全过程职业发展辅导、团队式创新管理专项训练、国际性企业商业大赛和创业训练、“一对一”名企实践导师指导企业实习、终身制学习和职业发展平台等,为MBA学员定制提供到优质成长型高技术公司和跨国高技术公司就业的发展机遇。
(6)实施多元化优秀奖励计划。为了激励MBA学员将主要精力投入课程学习和创新整合实践环节,以优异的综合成绩完成学业,达成本项目的培养目标,特设立相应的优秀学员奖励计划,包括:优秀新生奖学金、全额资助国际交换学习、全额奖学金资助赴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奖学金、优秀论文获得者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等。
3. 培养方式
本项目坚持精品化培养理念,每年计划招收35人。
本项目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年制相结合,采用全日制脱产学习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鉴于部分MBA学员可能在培养过程中创业,经学校特别批准,总学习年限可适当放宽,但最长不超过4年。
4. 课程设置
本项目的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和提升MBA学员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融合能力,使其具备并能熟练运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基于上述课程设置目的,本项目的课程模块设计如下:
(1)通用管理知识与工具
管理经济学 数据、模型与决策★ 组织行为学
营销管理基础 会计学基础 全球服务与运营管理
(2)创新思维与素养
国际商务沟通★ 国际商务实务★ 跨文化管理★
商业伦理★ 创新思维与方法 创新创业领导力
企业家与创新精神
(3)面向创新的专业管理技能I:创新机会的识别与把握
创新总论 新兴技术管理思维与方法 新兴市场消费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中国与世界经济★ 创新机会识别与评价
创新风险识别
(4)面向创新的专业管理技能II:战略设计与选择
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技术与产品战略 竞争策略
财务评价 创新风险评价 创新投资评估与选择
商业模式设计
(5)面向创新的专业管理技能III:资源整合与实施
创新营销 研发与知识产权管理 技术项目管理
组织变革:设计与实现 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兼并与重组
创新风险控制 创新融资方式选择
(6)面向创新的专业管理技能IV:评估与持续创新
创新与企业文化 创新与社会资本 创新绩效评估
战略绩效评估 创新与变革 财务绩效评估
创新风险评估 组织创新绩效评估 流程再造
(7)创新整合实践能力
入学导向 创新实践专项训练 创新团队企业实习
海外游学★ 新兴产业发展系列讲座 最佳创新案例分享系列讲座
职业发展系列讲座 创新整合实践报告会 开题报告
创新方向专题研究(学位论文)
注:标注★的课程为全英文授课的课程。
[FS:PAGE] 5. 培养环节
本项目的培养环节由入学导向,基于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过程的四学期课程学习和创新整合实践构成。入学导向是本项目的必修环节,以促进MBA学员对学校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进MBA学员的团队意识,了解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本项目在培养环节中特别强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创新整合实践能力塑造,基于创新团队的企业实习、基于创新过程的专项训练和企业咨询等整合实践训练模块是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关键必修环节。
入学导向 |
|
新兴产业发展讲座 |
通过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讲座和职业发展讲座,管理决策模拟等思维拓展训练,创新创业案例分享和户外拓展训练等体验式培训,感受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分享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经验,培养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和商业意识。 |
职业发展讲座 |
|
拓展训练 |
|
第一学期 |
|
通用管理知识与工具 |
通过学习管理经济学,数据、模型与决策,会计学,组织行为学,营销管理,全球服务与运营管理等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与工具类课程,掌握一般管理的知识、工具与方法,为后续“创新专业管理技能”、“创新整合实践”模块学习奠定基础。 |
创新思维与素养 |
接受创新思维与管理素养的训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与方法,创新创业领导力,企业家与创业精神,商业伦理,国际商务沟通,国际商务实务,跨文化管理等课程。 |
创新整合实践能力Ⅰ |
系列讲座。为MBA学员开设新兴产业发展系列讲座,最佳创新案例分享系列讲座,职业发展系列讲座。
专项训练。如国际企业模拟挑战赛,国际创业者训练营,STP专项训练等。 |
第二学期 |
|
面向创新的
专业管理技能 |
学习和掌握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的专业技能,包括创新机会识别与控制、战略设计与选择、资源整合与实施、评估与持续创新等。相关课程模块包括新兴技术管理思维与方法,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组织创新与变革,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与社会资本,技术与产品战略,研发与知识产权,新兴市场需求分析,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创新营销,创新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创新投融资策略,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等。 |
面向创新的
战略分析能力 |
学习面向创新的战略分析思维和工具。包括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中国与世界经济,竞争策略,战略创新与变革等。 |
创新整合实践能力Ⅱ |
系列讲座。为MBA学员开设新兴产业发展系列讲座,最佳创新案例分享系列讲座,职业发展系列讲座。
专项训练。如国际企业模拟挑战赛,国际创业者训练营,创业大赛,企业诊断专项训练等。 |
第三学期 |
|
创新整合实践能力Ⅲ |
企业实习。MBA学员在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的指导下,进入企业开展为期6-10个月的调研和实习。实习期间,主要完成特定新兴产业发展调研、特定新兴产业创新机会识别与把握等整合训练项目,企业实习结束时递交创新机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调研报告和企业诊断报告等。部分MBA学员参与企业咨询项目的运作,熟练掌握和运用企业咨询项目实施的知识和方法。
海外游学。组织MBA学员参与海外著名商学院MBA项目的交换学习或短期海外交流项目。
系列讲座。为MBA学员开设新兴产业发展系列讲座,最佳创新案例分享系列讲座,职业发展系列讲座。
创新整合实践报告会。MBA学员以书面形式和演讲方式向导师组报告创新整合实践的成果和体会。 |
第四学期 |
|
创新整合实践能力Ⅳ |
创新方向专题研究。在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扎根企业管理实践,围绕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的相关问题,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系列讲座。为MBA学员开设新兴产业发展系列讲座,最佳创新案例分享系列讲座,职业发展系列讲座。 |
[FS:PAGE] 6. 职业发展
为了实现为优质成长型高技术公司和跨国高技术公司定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未来卓越领袖的目标,从而持续提升本项目MBA学员价值的职业发展愿景,本项目为MBA学员特别设计了一系列职业发展计划并予以实施:
(1)全过程职业发展辅导。
(2)团队式企业管理专项训练。
(3)“一对一”名企实践导师指导企业实习。
(4)优先推荐优质成长型高技术公司和跨国高技术公司就业。
(5)终身制学习和职业发展平台。
7. 优秀学员奖励计划
为了激励MBA学员将主要精力投入课程学习和创新整合实践环节,以优异的综合成绩完成学业,从而达成本项目的培养目标,特设立相应的优秀学员奖励计划。
(1)优秀新生奖学金
“优秀新生奖学金”是针对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全国MBA联考成绩前五名第一志愿新生而设立的。具体标准是:一等奖1名,全部学费100%的奖学金;二等奖2名,全部学费60%的奖学金;三等奖2名,全部学费20%的奖学金。
(2)全额资助国际交换学习
通过遴选机制,选择有较好英语基础,较强专业能力的优秀MBA学员,全额资助赴国外著名大学和企业开展为期15-30日的国际交换学习活动。名额为5-10人。
(3)全额奖学金资助赴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MBA学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申请全额奖学金赴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名额为1-2人。
(4)评选优秀实习生。组织MBA实习机构,面向本项目学员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生”将获得向优秀企业优先推荐资格。
(5)优秀毕业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即“LAMSON奖学金”,是面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年届毕业MBA学员设立的。名额为3人。
(6)优秀论文获得者免试攻读博士学位。鼓励部分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并愿意继续深造的MBA学员,攻读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优秀论文获得者免试攻读博士学位。
8.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优选招收具有理工科学习背景或专业技术工作背景的人士。
9. 考试与证书
本项目MBA学员须参加全国联考。考试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完成规定学业,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的,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10. 联系我们
电话:028-83204365(招生咨询) 028-83200422(教学管理、学籍管理)
028-83207285(学生事务与院友服务、职业发展)
028-83208817(学位论文)
传真:028-83208810 E-mail:mba@uestc.edu.cn
地址: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4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中201、206、208室 邮编:610054
http://www.mgmt.uestc.edu.cn 网址: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http://www.mba.uestc.edu.cn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