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我们请到了八位同学,分享他们留念的、难忘的、关于复旦、关于管院、关于MBA的点点滴滴。
今天,让我们来看下期这四位同学的分享吧。
Q:复旦MBA在读期间,你最骄傲的事是什么?
读MBA的时候,一边做高龄学子,一边做高龄产妇,肚里装着“复二代”一起听课、一起考试,啥也没耽误。也想借此告诉我的孩子,只要你愿意努力,就有机会创造和享受精彩人生。
以传承人的身份留在这片热土,才懂得"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深意不仅藏在书本里,更需要一代代传承人去用行动延续。我定将怀着感恩之心,把从复旦收获的一切,传递给更多新同学,让这份温暖与力量永续流淌。
Q:有没有让你印象尤其深刻的课堂或项目体验?
孙金云老师的科创企业战略课干货满满,深入浅出地将战略智慧娓娓道来,让我领略了企业战略布局的精妙与运筹之道,收获颇丰。
印象很深刻的是MBA的一个选修课,何雁群老师的“社会营销与社会创业”课堂。虽然目前社会企业在国内还属于萌芽阶段,但通过该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在追求财务利益之外,组织还能以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来追求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和公共福利,非常有启发。
余光胜老师的《企业经营决策模拟》是一门有趣的选修课,将碎片化的课程串联应用、模拟实践,从市场研判到需求预测,再到研发、排产、营销、物流以及税收和财务,让工作中始终负责中后台单一职能的我也开眼界生动体验了一把全面经营。
MBA 像一个寻宝之旅,一个人能获得什么取决于他/她想获得什么。在过程中细心观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总有收获。
Q:校园里你有比较喜欢的地点吗?
最爱在光华楼层的玻璃窗前,俯瞰整个校园。阳光下,校园与绿树相映成趣,恍惚间又回到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日子,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藏着最珍贵的回忆。
管理学院政立院区的新图书馆,很有设计感,有最新的国内外杂志和书籍可以阅读,可以自习,也可以放松,很舒服的空间。
猫同学躺卧坐的角角落落。
Q:毕业了,聊聊你现在最想说的话吧。
这两年,五角场和苏州的家之间一百公里的路,我往返了无数趟。路虽远,行则将至。在职读书虽然辛苦,但也正因如此,在校园里的每一刻都格外珍贵。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愿我们各自奔赴热爱,顶峰相见!
很开心能在人生发展的迷茫时期,再度回到复旦校园深造。不仅领受了各位大师学者的学术盛宴,也通过管院平台获得了海外一流学府的交流机会,还有幸成为传承人的一员服务新生并传承文化。最重要的是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此乃人生之幸事也!
站在复旦毕业的新起点,人生的梦想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卷轴。它不再是单一的坐标,而是一条延伸向远方的道路。我愿以MBA所学为笔,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书写新的篇章,让知识与经验薪火相传。
这条路上或许有风雨,但那些在复旦汲取的智慧与勇气,会化作星光,照亮每一个攻坚克难的时刻,让梦想在脚踏实地的耕耘中,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
在复旦MBA的两年多,课堂上思维碰撞,我从教授与同学处收获商业新知;班级活动里情谊不断加深,团队协作能力得以提升。系统知识、思维方法与同窗情谊,皆是珍贵财富。毕业启新程,我将怀揣复旦所学,在未来更加努力,也盼与同学们互勉共进,传承复旦精神,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回望管院时光,最大收获是思维的蜕变——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解决问题,从封闭到开放,从“追求完美”到“接纳成长”。听教授箴言,短期不乐观,长期不悲观,相信输赢之外必有所得;与杰出的同行者并肩,既是相互成就的际遇,更是鞭策前行的动力。
祝我们能有更多晴天草地上轻松愉快的时刻,也愿我们始终以开放的心态保持好奇,在损益之间找到平衡,在校园内外得到成长。
看到正在闪闪发光的他们
你是否也想在未来成为复旦MBAer?
扫码即刻开启“光合计划”申请
我们期待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