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乘风破浪,共话成长——人大商学院MBA校友会-明德读书会成功举办学习经验分享活动

来源:人大商学院MBA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王威林    07/30/2025

5462


学习经验分享


为助力MBA学子明晰方向、汲取智慧、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校友会下属明德读书会于近日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乘风破浪的MBA”的学习经验分享活动。

活动特邀多位优秀MBA和EMBA校友与学弟学妹们线上交流,倾情分享他们在人大商学院MBA两年宝贵时光中的学习心得、成长感悟与职场洞见。


01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校友与在校生和拟报考考生的深度沟通的平台。分享会上,23级P3班师姐王智鑫和23级EMBA01班王宝亮师兄从亲身经历出发,围绕MBA和EMBA学习生活的核心主题,为即将加入人大商学院MBA和拟报考的新朋友们进行了心得分享,并和与会同学们进行了深度交流:


学长/学姐寄语


23级MBA P3班 王智鑫同学


能与2025级新同学共话未来,荣幸之至。更盼此番分享化作星火,引燃志同道合者共赴人大商学院MBA殿堂。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如果说人的价值在于创造,那么我们将勇做生产者。如果说做坏事成本低,那么我们将用最大的成本做好事。

如果说难而正确的判断不易,那么我们将锚定事的目标和人的成长。如果说我们愚钝,那么至少可以足够诚实、足够勇敢、积极影响。如果不能make difference,但至少可以回归自己,向内做功。

有人会问通过这两年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也许我不能马上一一答出,但我知道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将各学科的知识整合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来。也许有流程再造、也许有缓慢的价值创造,但这些就会发生并且改变我们。

有人会问这两年我们到底有什么变化?我只知道理性的不安,持续的折磨着我们,提醒我们绝不躺平。也许我们总是做不到修己、安人、谋攻、定邦,但我们一直在追求那穿透复杂性的简单。读书、跑步、为人民服务,而不止步!


23级EMBA 2301班 王宝亮同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格物以致知,诚意以正心,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知行合一以止于至善,是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荀子·劝学》曰:“学不可以已。”备考之艰辛,读研之快慰,论文之求索,求索治道,获益良多,窥得济世安民之术,是以读研砥砺人生,求学创造未来,传承教化,不忘修身之本;恢弘志气,不负青春岁月。

勉之备考诸君,待来日以录取通知书详见;励之读研贤才,学成文武以报效国家。


02

活动反馈


25级MBA P4班 李佳

在战略取舍中实现价值跃升

参加完人大商学院MBA校友会-明德读书会举办的MBA学习经验分享会,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王智鑫学姐的开场提问引发了我的深思:“比赛?学习?国际课程?该关注哪个?”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揭示了MBA学习的本质——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智鑫学姐的分享为我构建了全新的认知框架:首先,她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参与多少活动,而在于能否在专业深耕、资源整合、能力突破三个关键圈层建立优势。其次,“发挥能力拓展兴趣,坚持一项运动”这一观点给了我极大启发。智鑫学姐保持每周运动的良好习惯让我意识到:坚持运动、保持充沛的体力是MBA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当然,最触动我的还是学姐展示的“学习无捷径,但方法可优化”的理念。通过筛选高价值的课程,主动参与联合会、社团、俱乐部以及国际交流学习等活动,不仅能提升综合能力,还可以拓展优质人脉。这也让我意识到,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战略性的专注比全面的平庸更有价值。

这次分享会不仅解答了我的现实困惑,更重塑了我的成长思维。正如赵大旋副院长所说“MBA重塑生活方式”,我坚信,人大商学院的MBA学习经历必将成为我职业发展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25级MBA P5班 孙雪冰

作为人大商学院MBA2025级准新生,刚刚结束意义深远的西柏坡红色领导力主题活动,我在翘首以盼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对即将开启的两年MBA学习生涯满怀憧憬与些许忐忑:能否将备考时的拼搏劲头延续到学业中?如何在人大丰富的课程资源中精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恰逢此时,人大商学院MBA校友会-明德读书会精心组织的“启航新征程”学习经验分享会如及时雨般到来。两位23级学长学姐作为特邀嘉宾,系统分享了课程选择、论文筹备、奖学金评定等多方面的实战经验与感悟。其中,关于时间管理、资源整合与圈层拓展的建议,尤其让我茅塞顿开。

这场分享会让我深刻认识到,唯有明确学习目标、认清自身优势、找准资源定位,才能为未来的学习规划锚定方向,让每一项具体安排都有的放矢。

如今,面对即将到来的周末集中课程,我已褪去焦虑;想到能聆听资深教授的传道授业,便心生向往;提及即将参与的心仪俱乐部活动,更觉跃跃欲试;对于未来的论文答辩,也充满了笃定信心。感谢两位学长学姐分享!感谢明德读书会!人大商学院MBA,我准备好了!


25级MBA P4班 贾佳萌

重塑生活方式,迎接未来挑战

参加乘风破浪的MBA活动,让我对MBA学习有了更深的领悟。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构建让新生跳出单一视角,财务、战略、营销等课程的融合提升了商业洞察力。跨界交流让不同行业同学碰撞思维火花,用科技视角解读传统行业案例,拓展认知边界。高强度的小组作业和实战模拟锤炼了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而学姐学长推荐的书单和校友资源网络,则为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总之,MBA不仅是知识升级,更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重塑,让新生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挑战。


25级MBA P3班 金西蒙

很荣幸参加了由明德读书会组织的MBA学习经验分享会,为我即将开启的MBA之旅点亮了明灯。智鑫学姐从学习精进、活动参与、论文规划等方面倾囊相授,令我受益匪浅:

1. 学习是根本:深刻认识到MBA课程强度,需摒弃“蜻蜓点水”的学习心态,强调了课中与老师的互动和课后与同学们的交流探讨的重要性。

2. 活动强赋能:丰富的俱乐部、案例大赛不仅是简历点缀,更是拓展人脉、实践所学、发掘潜能的宝贵平台,鼓励大家主动链接资源。

3. 论文要早谋:论文非毕业季的“冲刺任务”,需在学习中持续关注未来论文方向、积累素材以及与导师的沟通,为最终高质量产出奠定基础。

此次分享会不仅传递了宝贵经验,更激发了我对即将到来的学习旅程的期待与行动决心。未来两年,定当知行合一,不负韶华!


25级MBA AI班 刘文丽

作为一名即将入学的新生,这次明德读书会的分享干货满满,超实用!

23级王智鑫学姐分享的碎片时间管理方法、清晰目标设定技巧以及平衡学业、事业与家庭的实战经验,直接解答了我对未来高强度学习的担忧,极具操作性。EMBA王宝亮学长的实战智慧,让我提前感受到人大商学院MBA平台人脉与跨界学习资源的丰富。

对新生而言:不仅学到了顶尖学姐的“避坑指南”和高效心法,更能提前了解学校和明德读书会的优质资源圈。可以说是开学资讯先人一步啦!


2025级MBA P4班 王佳霖

师姐师兄两小时的分享干货满满,内容从备考的规划、复习节奏,到入学后的选课策略、学习方法、社团选择、论文规划等,都倾囊相授。那些实战经验里的避坑指南和增效技巧,让原本模糊的备考与求学路清晰了许多。这份真诚的指导,是我未来实用的路标,也让我感受到了人大商学院MBA社群的温暖,十分感谢师姐师兄的分享。


25级MBA P4班 刘泉

参加明德读书会“乘风破浪的MBA”暑期分享,受益匪浅。智鑫学姐同步推进创业和家庭事务,分享了她在时间管理、优先级划分上的具体方法;宝亮学长以EMBA视角,从项目实践到成长方法论,为新生打开新的认知。两人从不同场景切入,把经验转化为分享的知识,可以直接拿来优化自己未来的学习节奏和推进方式。


活动总结

本次“乘风破浪的MBA”分享活动,是校友情谊的传递,更是人大商学院MBA精神的传承。我们希望通过优秀校友的现身说法,为正在经历或即将开启这段重要旅程的同学们点亮一盏灯,注入一份力量。

明德读书会未来将继续举办此类高质量活动,服务校友,联结在校生,共同营造终身学习、互助成长的氛围。


03

关于明德读书会


以书为桥,不止于读。人大商学院MBA校友会明德读书会于2012年11月份成立,是在人大商学院MBA校友会指导下的知识实践和知识分享社群,为校友跨界赋能、社交破圈。

明德读书会曾经邀请到了张五常、桑德尔等大师讲解自己的著作。参与发起了人大商学院MBA案例课程、管理团队与自我课程、明德天使基金、明德私董会等多个系列相关活动。

经过12年的成长,明德读书会以书为友,紧扣时代脉搏,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资源,汇聚优秀的人大商学院MBA校友,广泛吸引各界行业精英,坚持“做最懂实践的知识分享社群”,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持续为会员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


往期精彩剪影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