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顶上
梦想都点亮
聚劲的光芒
织就你我芳华
2025年9月5日
2025级复旦大学MBA开学典礼
暨“聚劲2025”Orientation开幕式
在政立院区隆重举行
600余位2025级MBA新生欢聚一堂
共同迎接新学程扬帆启航
今年的MBA新生平均年龄33.59岁,平均工作年限10.27年,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2.16%,超过61.32%的同学拥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
同学们来自多元而前沿的不同行业、不同职业,覆盖信息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等诸多领域。
开学典礼上,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梅永丰致辞。
梅永丰副院长寄语新生,你们是新一代的商业精英,凭借卓越的实力脱颖而出。从今天起,你们拥有一个新的身份——复旦人。复旦管院通过案例教学、企业参访、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实践育人”。复旦MBA项目更是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帮助大家在接近真实的商业环境中锤炼决策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成长为未来商业领袖奠定扎实基础。
“无限风光在险峰”,他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领军者,你们应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既要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更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梅永丰副院长向MBA新生们提出四点期望:
一、珍惜复旦优质的教育资源与跨学科平台,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注重实践转化,让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现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保持开放心态,拥抱创新精神。面对快速变革的时代,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三、秉承“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在个人成长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践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内涵。
四、恪守学术诚信,坚守治学底线。持守正道、不忘初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致辞。
郑明副院长表示,复旦MBA项目始终秉持“培养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商业和社会领导者”这一使命,持续创新、积极进取。今年,复旦MBA项目面向全体考生、在读学生和校友推出了基于AI时代背景的创新全人教育培养计划——“光合计划”。该计划围绕“破土—生长—成林”三大阶段,致力于支持每一位同学在AI时代实现“终身成长”。
她还从深度优化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全球化的学习体验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复旦MBA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
郑明副院长强调,在复旦MBA,每一位同学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不断突破边界、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激发潜能、塑造领导力、培育全球视野的平台——学习永不停止,成长始终前行。
希望大家珍惜在复旦MBA的学习机会,充分运用学院和大学的资源,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提升综合素养、锻造创新思维与领导力。也希望大家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校训,脚踏实地、学以致用,为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
复旦大学MBA项目2006级校友、罗博特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戴军做校友代表致辞。
戴军校友通过个人在智能制造领域创业路上的奋斗经历勉励广大新生。他指出,即使在逆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家更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跨文化管理能力。很多人以为企业家精神意味着“敢于创新”,但其实,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敢于打破惯性,拥抱变化;敢于长期投入,坚守创新;敢于放眼全球,整合资源。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他强调,企业家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锤炼出来的。你们在复旦管院的每一天,都是这种锤炼过程的一部分。选择复旦MBA,不仅是选择一个学位,更是选择一次认知升级与人生转型。
作为学长,戴军校友期待新生们专注系统学习,主动展开融合多元的跨界探索,坚持长期主义、勇于实践。在未来两年中既要埋头读书,也要抬头看路;既要个人奋斗,也要团队协作;既要立足中国,也要放眼全球。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吕长江颁发新生奖学金。
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为为,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庄宝丁颁发复旦MBA公益奖学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顾问周健向捐赠企业代表颁发捐赠证书。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还捐赠了复旦MBA“一带一路”奖学金,为国际学生来华深造提供了支持。
“有聚劲的光芒,永远开满鲜花!”新生们用一首快闪表演展现蓬勃风采。
教师节将至,新生们向学院老师献上鲜花,表达敬意。
传旗仪式上,郑明副院长向聚劲传承人、“聚劲2025”Orientation指挥组代表沈闽超校友授旗。同为聚劲传承人的周江虹校友、吕向锋校友、叶鹏校友、潘翔校友为护旗传承人。
这是每年开学典礼上
最动情的“表白时刻”
对每一位MBA学生而言
复旦于我是什么?
传承人代表与新生们说
——
复旦于我,是接力,
是奔赴理想与星海的起跑线;
复旦于我,是航行,
是新生,也是“新生”;
复旦于我,是大家长,
是脉搏,是奔“复”,是奉献;
复旦于我,是星辰大海中的光,
是一场抵达内心原点的朝圣。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尧鹏向2025级新生代表邹伟、张梦琪颁发校徽。
全体新生共同佩戴校徽。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致辞,分享对未来MBA教育的思考和对新生的建议。
陆雄文院长表示,同学们选择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回到校园,体现了主动求变、自我驱动的精神,这正是未来管理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他强调,复旦MBA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以及具有职业素养的企业家。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民营企业、科创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学院鼓励有志于此的同学们释放内在的企业家精神,投身创新创业。但这种创业必须是科学准备与系统学习支撑下的创业——从战略制定、研发路径、产业化、供应链、渠道结构到人才激励,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没有准备的创业,就像不会游泳的人贸然下海,失败概率极高。
陆雄文院长指出,无论同学们未来选择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企业家精神都是必须具备的驱动力。它意味着创新突破、变革跃升,对国企、民企和外企同样重要。即使没有选择创业,也要用创新思维去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组织向前,成就企业与自己。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能导致大量程序化的中层管理岗位被取代,当组织边界、物理边界、产权边界被打破,未来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论,掌握未来产业的知识,理解科技变革对产业格局的深远影响。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教育的价值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更在于在职场实践中的知行合一。相较于追求“全A”的考试分数,MBA同学更需要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学的真谛在于运用综合知识整合资源、引领组织。
未来产业的崛起,将来自多赛道的科技革命交汇在一起。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导体、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相互促进,驱动新兴产业成长、加速传统产业升级。同学们无论是进入已成熟的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具备理解科技对产品和产业格局影响的能力。这不仅是职业规划的问题,也是抓住未来机会的关键。
陆雄文院长进一步强调,MBA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管理学知识、科技知识,也要拓展人文与国际视野,去学习世界历史、地缘政治、哲学、文化和宗教。在全球治理和市场格局调整中,国际政治与商业环境深度交织,在决策中纳入对外部环境变量的深刻理解,也是未来领导者的必修课。
最后,陆雄文院长寄语广大新生,一往无前地去追求知识,与更多同学、老师深入交流,充分把握实践机会挑战自我,追求所需要的所有智慧,成长为未来中国各领域的领导者。
庄严宣读聚劲宣言,此后一路同行、共同追梦。
开学典礼尾声,全体新生唱响复旦大学校歌。
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曹能主持开学典礼。
新学期是待写的白纸
每一页都将用热爱去书写
今年是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
复旦大学MBA学生们
“聚”六大职业场域
“承”拓新领变精神
期待在最美的时光里
与大家相伴前行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