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MBA iLab20周年,用“行动”连接知识与未来商业

来源:复旦MBA项目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喻丹    10/24/2025

4802


教育的目的,

不是简单复制当下,

而是赋能未来。


20年前,复旦MBA iLab怀揣“让课堂落地”的理念起航,把学生送进企业一线,把问题拉入课堂,用“行动”连接知识与未来商业。20年后,iLab已经与全球325家企业合作,落地415个项目,为超过2100名MBA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

数字背后,是知行合一、以学促用的教学理念,也是复旦MBA“引领未来、担当责任”的育人初心。近日,复旦MBA iLab商业挑战赛启动仪式暨iLab行动学习20周年论坛举行。20年,再出发,iLab正与未来并肩前行。


从课堂到产业一线:

同学们给出了超乎想象的答案!


陆武

复荣科技创始人、复旦MBA校友


iLab让企业得以重新审视发展方向,也能够看到一代商科人的信念与担当。

通过参与iLab创新项目,我们带回了很多有价值的商业洞见。


作为一家从复旦孕育而出的企业,复荣始终坚持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我们鼓励员工报读复旦MBA,已有数位员工因此深造,甚至还吸引了员工子女加入到复旦管院的大家庭中。我们相信,学习能改变企业的结构,能塑造企业的韧性。

我们在2011年首次参与iLab创新项目,带回了很多有价值的商业洞见。今年再次参与iLab商业挑战赛,是因为我们处在企业发展的“转折点”上。我们将复荣真实存在的三个核心问题,交给了参赛的同学们。我们期待通过你们的视角、思维和专业能力,为这些问题提供突破性的答案。

这一次,我们很惊喜地看到了18支参赛队伍、100多位同学展现出的极大热情和专业精神。有同学主动与我们联系,深入了解业务背景;也有团队用课堂所学的工具和理论精准切入问题本质。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知行合一”的力量。

iLab是一个让企业与教育真正交汇的场域。在这里,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企业的方向,也看到了一代商科人的信念与担当。对我个人来说,复旦MBA不仅塑造了我的职业路径,也为我们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刘晓梅

海尔智家董事会秘书


从企业角度来看,iLab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外部视角。

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合作,借助外部的创意和思维,企业能够推动自身转型和升级。


iLab项目的特色就在于它能够将企业面临的真实挑战与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形成深度共创。在与iLab的合作中,我们与学生团队一道,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识别出了哪些ESG属性最能引发消费者的共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到产品设计、市场推广以及品牌传播中去,从而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

记得在项目的中期汇报阶段,学生们不仅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案,还通过实际的市场调研,向我们展示了年轻一代用户对可持续产品的认知与需求。我们邀请了企业内部的高层领导一起参与讨论,现场的互动非常激烈,学生们在面对企业领导的挑战时,展现出了极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从企业角度来看,iLab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外部视角,帮助我们审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性,并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企业不再是单纯依赖内部资源进行决策,而是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合作,借助外部的创意和思维,推动自身转型和升级。


董鹏

罗克韦尔ESG及可持续业务负责人


iLab“知行合一”的理念鼓励企业与学生共同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iLab商业挑战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不仅学到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能够亲身体验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过去几年,全球气候议题越来越紧迫,在推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光有理念不够,必须落实到企业和产业的具体场景中。在这个过程中,iLab的“知行合一”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企业与学生共同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iLab商业挑战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让他们能够与企业一起合作,面对全球性挑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能够亲身体验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同时,iLab强调多元化团队合作,每个小组的成员背景不同,这种跨学科、跨行业的融合,让学生和企业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激发新的思维。这种协作的力量,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议题面前。

未来,iLab将继续发挥其在绿色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影响力,推动更多企业和学生参与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来。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为推动全球产业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陈怡斐

西井科技首席财务官


在这次与复旦MBA同学合作的课题中,我们聚焦三个方向:全球供应链重构、物流运输链价值重塑,以及企业的数据化使命。希望大家在思考时能跳出传统企业的既定流程和“标准答案”,从创新视角切入,用敏捷、前瞻的方式解构问题、重塑方案。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我们最看重的是“打破自我边界”的能力——财务也好、管理也好,核心是能不能支持企业快速试错、持续迭代、真正实现“欲变则恒”。

我一直相信,创新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在真实场景中落地的持续演进。我们从成立到今天,已经在全球28个国家落地项目,服务超过200家客户。这个过程中,我们持续打磨技术,也不断在业务模式、运营方式上进行再造。这与我在iLab课题中看到的很多思路不谋而合。

复旦MBA的同学们,不仅关注理论逻辑,也非常重视可实施性,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期待你们在此次项目中敢于突破、勇于试验,交出真正具有洞察力和未来感的商业方案。


谢丽霞

鼎捷数智制造解决方案事业处副总裁


我是从制造业一线走来的,从业多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技术真正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在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成本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增长。

从一线的经验来看,AI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上,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工作方式和组织能力——让知识得以沉淀,流程得以优化,也让每一个工程师的角色从“执行者”向“管理者”跃迁。

AI时代,企业和个人的成长路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所以不论你未来是走向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创业、投资,重要的不是掌握某一项工具,而是理解背后的逻辑:如何识别关键场景、用技术落地价值,并让组织真正用起来、用得好。

技术不只属于技术人员,它应该成为每一个管理者的底层能力。因此我非常期待iLab这样的平台,能够培养出更多既懂技术、也懂管理的人才。


打破报告“无效”魔咒,

金字塔思维让每一句话都有力量


时帅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


表达的本质并不在于做出一份好看的PPT,而在于其背后的思维路径和结构逻辑。在咨询行业中,高质量的报告通常具备四个特征:专业、深入、新鲜、可行。真正打动客户的不是信息的数量,而是结构化的思考、明确的判断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金字塔思维作为一种结构化的思考方式,强调“先讲结论,再讲依据”,能够帮助企业从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关键问题,并以清晰、有逻辑的方式表达观点,从而提升沟通效率与说服力。

在方法论层面,金字塔思维有三种问题解构方式:演绎法(deductive)、问题驱动法(issue driven)和假设驱动法(hypothesis driven)。不同的企业层级和项目需求适合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沟通表达方面,归纳法、演绎法和综合法是金字塔思维三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层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例如,与高层管理者沟通时,应直接表达核心观点;而在与中层管理者沟通时,则需要适当展开细节。

iLab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学生们在iLab项目中,运用金字塔思维和有效的沟通技巧,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创造真正的价值。


全球视野×本土实践,

iLab二十年打造商学教育“实验场”


郑明教授

复旦管院副院长


自2005年与沃顿商学院携手创办GCP全球咨询实践项目以来,复旦管院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携手麻省理工学院、葡萄牙里斯本大学、芬兰国家贸易促进局等海内外顶尖学术与实践资源,打造出具有全球视野、本土洞察的iLab实践体系。近年来,我们更以“无科创,无未来”的战略导向,聚焦科技创新与ESG两大方向,持续推出iLab商业挑战赛、科创iLab等一系列创新实践。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五届iLab商业挑战赛的启幕。本届挑战赛共吸引269位同学报名,最终筛选出26支团队、156名学生入围,涵盖复旦MBA(含科创青干营)、复旦MPAcc等学生群体,并首次联合复荣科技、西井科技、鼎捷数智三家企业,提出9项真实且前沿的课题。感谢三家企业的鼎力支持,让同学们得以直面真实商业问题、激发创新思维,也让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共创共赢。

教育的目的不是复制当下,而是赋能未来。iLab项目也正是在这一初心驱动下,从“课堂的延伸”走向“思维的锻造”,从“问题导向”走向“价值共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信任为基石,以合作为桥梁,以行动为语言,共同书写iLab下一个二十年的新篇章。


曹能

复旦MBA项目主任


在复旦MBA教育体系中,iLab项目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实践。它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也不是“模拟演练”,而是真正“躬身入局”。

项目期间,学生在教授指导下走进企业,与管理层并肩工作,基于调研与分析提出可落地的商业方案。项目最后,企业的评价往往不是学生的“知识储备”,而是他们带来的“新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iLab也在不断进化。今年我们首次实现了MBA与MPAcc学生的联合共创,让管理思维与财务思维融合,拓展了多学科协同的深度。在主题选择上,我们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与ESG可持续议题,帮助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组织变革与出海战略。在企业侧,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具有前沿价值的项目主动找上门来合作,iLab也因此成为许多企业与复旦MBA之间持续互动的桥梁。

为了支撑项目高质量运行,我们搭建了系统的培训机制,提供超150小时的咨询培训和行业调研,邀请一线企业高管和咨询专家担任行业导师。很多学生通过iLab项目不仅明确了职业方向,更实现了职业转型。一些企业则将iLab视为发现未来高潜力管理者的“实验场”。


一场挑战赛能带来什么?

有人在实践中跨过专业盲区

有人在表达与协作中获得成长

比起最终的比赛结果

他们更珍惜的

是台下那些迎难而上的瞬间

一起听听往届参赛者们怎么说


最大的收获不是结果,

而是挑战过程本身


盛舒纯

2022级复旦MBA

整个项目持续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暑假本来就已经很忙,有的同学在旅行,有的还在工作,我们只能用每个周末拼时间。起初大家都觉得还能应付,但中后期一旦发现任务进度落后,几乎每个组都开始“卷”起来了。这时候就特别考验团队协作和时间管理。

参赛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结果,而是挑战过程本身。对我个人而言,这段经历让我对生物医药行业从完全陌生,到逐步理解产业链条、政策背景、企业发展路径;对股权激励,从“听过但不会”到“能讲出清晰逻辑和专业术语”,是一种极具成就感的成长。



肖隽威

2022级复旦MBA

在参与iLab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团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踩过一些坑。最初我们做了详尽的问题清单,信心满满地走进企业,结果访谈结束后才发现,虽然每个问题都有回应,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很少。我们意识到,访谈的关键不在于问得多,而在于目标清晰、对象准确。

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小技巧:有时候,最有用的信息不是在正式访谈里获得的,而是在闲聊中挖掘出来的;团队内部也要注意节奏配合,避免单点过度追问带来尴尬气氛。最后,一定要养成访谈后及时复盘、达成共识的习惯。信息统一,行动明确,才能让方案越做越清晰。



白宇平男

2022级复旦MBA

汇报演讲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展示,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工作,但负责展示的人一定要全程参与团队的所有环节,既要像演员一样上场演讲,也要像编剧和导演那样熟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团队的成果深刻理解,汇报时才能游刃有余,遇到突发情况也不会慌乱。

关于PPT设计,千万别把幻灯片写得满满当当,文字太多反而让听众分心。PPT只需做提示和关键点,配图和配色要让眼睛舒服,这样观众才会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演讲时要用语调变化和眼神交流吸引听众,可以穿插一些文化典故或网络梗,让演讲轻松又有趣,不失专业。



章睿鹏

2022级复旦MBA

虽然比赛形式仿照咨询项目,但本质还是比赛,10分钟陈述+15分钟问答,整体节奏很紧凑。在这种有限时间内,不建议引入太复杂的模型或理论。企业评委更希望看到你对行业的真实理解与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这比花哨模型更打动人。

答辩中的表现也很关键。一方面是逻辑清晰、表达通顺,另一方面是心态要稳。建议大家始终以绅士、从容的态度应对,无论对方问什么问题,都要礼貌、冷静地回应,避免情绪失控影响整体印象。


▲复旦MBA项目主任曹能主持圆桌对话环节,并与西井科技首席财务官陈怡斐,鼎捷数智执行副总裁张苑逸,复荣科技创始人、复旦MBA校友陆武围绕“企业成长与创新”以及与iLab合作的契机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