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江取势 奔涌由我|长江MBA2025级新同学正式启航

来源:长江商学院MBA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黄梦格    10/24/2025

4122


在剧变的时代浪潮中,什么样的力量能够穿越周期、重塑未来?


10月22日,长江MBA2025级开学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2025级新同学正式“入江”,以“取势、奔涌、由我”的姿态,开启一场面向时代的商业启航。


2025级MBA新生,构成了一幅中国新动能的生长图景——


  • 产业共振:科技前沿(35%)与传统实业(65%)并进,破局与稳增并进;

  • 区域协同:核心经济区与区域增长极(各50%)势能互通,双向联动;

  • 生态互补:创业者、家族企业继承人、职业经理人以1:1:1黄金比例,共生共进。


新同学们既是产业变革的探索者,也是未来商业的引领者。长江MBA将以热带雨林般的跨界生态,帮助未来商业领袖们在复杂世界中看清方向、积蓄动能、奔涌向前。




取势:在变局中看见方向


“取势”,是入江的第一课——不止于看见浪潮,更要洞察潮水的方向。


2025级注定是不平凡的一级。长江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李海涛博士认为,2025是全球秩序拐点之年:以效率为核心的二战后全球化正让位于以安全为核心的再平衡格局,中美关系的核心底层逻辑在发生变化。


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五大挑战——需求不足、通缩压力、脱钩加剧、人口老化与房地产下行,但海涛院长强调,从第一性原理看,中国仍具广阔的发展纵深:内需扩大、企业出海、AI与高端制造、生物健康、新能源等领域蕴藏新动能。他以美的等企业为例,指出唯有长期主义、主动变革、持续创新才能穿越周期。


他鼓励大家: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而是我们做出来的。长江希望和中国所有民营企业家一起努力,取势、明道、优术,把企业做好,中国的未来将指日可待。


“所有老一代和新一代民族企业家将共同书写中国经济的未来。”


奔涌:在行动中积蓄力量


当取势的思考化为行动,奔涌的能量便被唤醒。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MBA项目副院长李洋博士深度解析了长江的势能。他指出,时代剧变下无论创业、职场还是接班,都面临着多重问题,长江MBA的使命,不是提供确定答案,而是与大家一起无限逼近真相、探索解法。


李洋教授强调,真正的学习不止于课堂,而在于行动与碰撞。长江MBA便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陪伴和赋能每位同学去激活小宇宙、汇入大生态,找到属于自己的“商业坐标”。


“和长江同学在一起学习是一生最幸福的事。”


长江传承


三位25级新生代表依次登台发言,他们既敢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既拥抱科技前沿,也深耕产业根基。


牛旼(左一)| 北京班新生代表、未来宇航创始人

我从仰望星空的少年,成长为商业航天的创业者与投资人。我深信航天是撬动全球产业的战略支点。我来长江,是为我的航天梦想注入“取势、明道、优术”的商学燃料,将航天科技转化为可持续价值,期待与各位共赴太空之约。


王宣恺(右一)|上海班新生代表、太微量子创始人


作为一名从量子物理实验室走出的创业者,我深知让公司稳健成长不比让量子比特稳定下来容易。我来长江,是为了打破技术人的“知识诅咒”,构建商业直觉,为公司装上强大的“商业引擎”,更要连接优秀的战友,让前沿科技公司长成生机勃勃的参天大树。


薛莉莎(中)|深圳班新生代表、腾讯AI产品经理、深圳则成电子接班人


我在腾讯做AI产品经理,也准备回家帮助家里的制造业探索AI新方向。一路走来,我始终不想被角色和边界束缚,喜欢去“破界”——跨年龄、跨行业、跨思维地学习。就像乔布斯说的:“真正的改变,是敢于做不同的勇气。”我希望在长江,把这份勇气变成成长的力量。


长江MBA是教授、同学与时代的共创项目,2025级开学典礼也延续了这种共创精神,由2021级校友马鹏程与2024级校友李瑶共同主持。他们代表着长江MBA不同阶段的成长:一位从创业赛道奔涌至今,一位在学习旅程中蓬勃前行。他们寄语新生:读书是最好的投资,来长江是最正确的决定。岁月很长,慢慢折腾,但读书时间很短,一定要投入足够的热爱、足够的热情。


在传承仪式上,MBA师兄师姐代表团将象征长江精神的院旗与2025级新生完成接力——从2003年至今,长江精神,生生不息。


由我:在责任中照见初心


由我,把学习化为行动,把力量化为价值。这份精神,在长江跑团的身上展现得最为真切。


13位征战过戈壁挑战赛和亚沙赛的MBA A队队员与历届领队跑步登台,为新生送上祝福,也用行动诠释了“长江理想,生命飞扬,不负兄弟、不负自我”的冠军精神。他们共同向新生们发出邀请,希望同学们加入明年的戈21和沙15挑战赛,在苍茫的戈壁滩,在无垠的沙漠中,继续书写长江荣光。


做人生冠军


真正的冠军,是那些即使离开聚光灯依旧敢于出发,始终在成长的人。中国首位冬奥金牌得主、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杨扬回顾了从1998年长野冬奥的失利到2002年盐湖城的巅峰,也真诚分享退役那一刻的彷徨、恐惧与自我重建。她坚信:成长,才是人最坚实的安全感。


退役后,她再次出发创立了“冠军基金”,持续关注青少年体育教育和运动员职业再发展。从2019年起长江MBA与冠军基金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十余位奥运冠军走进长江商业课堂,实现转型与能力提升。


今年这段合作再度升级为“冠军课堂”公益项目,由李海涛院长、李洋教授、杨扬老师和冠军基金代表孙小峰一起,为“冠军课堂”公益项目揭牌。


长江MBA将进一步整合教授资源与校友生态,为更多运动员赋能,以商业教育的力量,点亮更多运动员在赛场外的人生舞台。


共创未来


长江MBA之所以成为如今这片生机勃勃的生态,是22年来全体教授、校友与同学以持续的努力、理想与激情共同定义和塑造的成果。今年,长江MBA特别邀请数百位校友与新生,借助AI艺术模型共创出一幅象征MBA生态的图景。



在典礼现场,教授、校友导师与新同学共同点亮“长江之树”,AI共创画面随之在大屏幕上绽放为一片热带雨林——象征着长江MBA生态的多元、互生与共荣。


寄语新生


教授和校友导师们也为新生们送上祝福:


李海涛院长:长江理想,生命飞扬,希望MBA同学加入长江后,有更伟大的理想,有更飞扬的生命。


奚恺元教授:愿大家在长江造出性价比高的产品,也成为“幸价比”高的人——幸福的幸。希望大家在长江幸福。


滕斌圣教授:选择长江,可能是你最好的价值投资。拥抱它,给它两三年时间,看它带来的回报——如果还不满意,那就继续持有。


李洋教授:长江是一个不断改变的地方,期待看到你们的改变,也期待我们一起改变长江。


朱阳教授:希望大家在长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也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在追求商业卓越的同时拥有社会担当。


范昕宇教授:希望大家在长江MBA的“热带雨林”里做一棵大树,不断向上成长,也能为身边的花草万物遮风挡雨。


李希琳教授:我和大家一样是长江的新生,希望在这里与大家一起重新认识自己、释放自己、打破自己、重塑自己。


张飞雁校友导师(EMBA18期、DBA4期):祝愿同学们一段缘、一生情,苟富贵,莫相忘。


李金阳校友导师(CEO17期):希望大家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珍惜当下,勇往直前。


曹深铭校友导师(EMBA16期):世界上有两种人:上过长江的,和没上过长江的。愿你们在长江放飞自由,事业顺利,常回家看看。


钱学锋校友导师(EMBA24期):祝新同学们汇入长江,人生扬帆启航,从此从容而游刃有“鱼”。


姚海波校友导师(EMBA27期):作为十年导师计划成员与戈壁挑战领队,祝大家与287个有趣的灵魂一起学习、取经——强者有为,一路同行,唯有热爱,永不言败。


丁亚明校友导师(EMBA29期):欢迎加入长江,你们一定能在这里收获一个更卓越、更优秀的自己。


尹晓峰校友导师(EMBA33期):走进长江就是走进月亮,愿每位同学都能以月为镜,高速成长、心怀喜悦。



商业向善与社会创新第一课


真正的商业领袖,不只要创造财富,更要赋予财富以意义。长江倡导企业家“从富足到丰盈”,这不是口号,而是长江精神的内核——商业,可以成为推动社会美好的强大力量。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ESG及社会创新中心主任朱睿博士为2025级同学们带来商业向善与社会创新第一课。朱睿教授系统阐释了“商业向善”的核心理念——企业应以核心能力创造社会价值,在战略与经营中实现“因义而利”,通过利他实现长期利己。她以两位MBA和EMBA校友的实践案例——天猫精灵的环保包装创新和冠军面包的反食物浪费计划——生动诠释了如何用商业力量推动社会价值共创。


她鼓励同学们从小项目做起,把向善做成可持续的经营策略:把企业的真实难题带进课堂,用同学、教授与校友网络共创解法,在一线验证与复盘,并加入商业向善俱乐部形成“课堂—企业—社群”的正循环。


商业向善第一课不仅让大家看到商业向善的路径,更让大家明白这恰是企业突破内卷、驱动长期竞争力的战略核心。有温度的商业,才是最有力量的商业。


结语


入江取势,奔涌由我。


从“取势”的洞察,到“奔涌”的行动,再到“由我”的自觉,长江MBA2025级开学典礼以一场关于方向、能量与担当的凝聚仪式,欢迎2025级新同学正式汇入长江。


在新的时代周期中,这群新生代长江人,正以学习的勇气与行动的智慧,奔涌入江,见山海,向未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