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管理学院核心课程建设暨微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在海淀校区文华楼东区1205召开,院长黄锐、各系系主任和相关负责教师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主任、国家杰青许年行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张祥教授作为专家应邀出席,教务处副处长李琳到会指导。会议由副院长唐军旗主持。
院长黄锐教授作为《管理学》核心课程建设负责人就课程定位、目标、建设情况、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安排等方面向与会专家进行了汇报。他指出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学校和学院近两年来本科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任务。学院依据学校总体部署,确定将《管理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试点,并于今年秋季学期在2025级本科新生中开展实践。
听完黄锐院长对《管理学》核心课程建设情况的汇报后,与会专家对课程建设定位、目标以及目前取得的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们强调核心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也要及时融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性地构建知识图谱,精选前沿案例,推动管理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专家们建议应积极利用慕课、英文教学等模式,加强跨学科协作,联合理工科师资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强化产学研融合,深入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后,人力资源系主任朱金强副教授和会计系主任黄小琳副教授分别就“智能管理与商务数据分析”和“智能财务管理”两个微专业的设置背景、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进行详细说明。汇报结束后,与会专家展开热烈的研讨交流,专家认为微专业建设须采用模块化思路,明确特色定位与严格的准入准出标准,并设计具有高阶性的课程大纲以提升挑战度。同时,为实现“经管打通、工管融合、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应该加强与信息工程学院等院系合作,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系统构建跨学科、强实践、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教务处副处长李琳总结指出核心课程与微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课程建设需重点推动四个方面的转型:一是重构教学模式,从知识灌输转向引导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逻辑的能力;二是拓宽学术视野,要求教师将知识图谱等前沿动态与经典理论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明确提出需大幅提升课程实践的比例,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确保学生接触产业前沿;四是改革考核机制,通过提升考核区分度与挑战度,使其成为驱动深度学习的有效杠杆。希望管理学院能充分吸纳与会专家的意见,持续推进课程与专业的内涵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本次论证会的顺利召开,为管理学院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微专业建设夯实了基础。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