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 同济MBA】陈强:共谱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奏曲

来源: 同济大学MBA项目    作者:陈强    责任编辑:李昕    01/26/2019

2108


微信图片_20190126102817-1.jpg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长三角地区正肩负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历史使命。当前,全球竞争格局正发生全方位、深层次、快速度的变化,国家发展面临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在科技创新方面,长三角被寄予厚望,一是要在提升原创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不断形成新突破,二是要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发展方面走出一条新路。长三角区域经济活跃度高、基础设施成熟、科创资源富集,营商环境良好,要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实动力,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有效协同。


微信图片_20190126102819-2.jpg


       首先是目标协同问题。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浙江要建设“‘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江苏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安徽要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三省一市都制订了科技创新的宏伟蓝图,目标既具共性,也各有侧重,相互之间存在相关性,三省一市的相关部门应坐下来,讨论并厘清各自目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顶层战略设计,并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规划、重大科技计划及行动部署、重要科技创新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充分达成共识,并采取一致行动。


       其次是行动协同问题。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成熟,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突破,科技创新模式呈现出网络化、扁平化、社会化等演化趋势。在全国范围内,长三角区域科教实力较强,并与产业发展之间保持紧密互动。三省一市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原型开发、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化等环节各有特色,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不同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如何通过跨区域、跨产业、跨部门的联动,实施优势互补,并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如何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省一市联起手来,实施群体式、策略化的颠覆式创新,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应该成为下一步长三角科创协同的努力方向。


微信图片_20190126102821-3.jpg


       再次是资源共享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构建了一批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公共研发平台。同时,依托中央支持和地方财政实力,启动并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长三角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发布;二是共享运行机制的构建;三是共同发起大科学计划。三省一市在这些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合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因此,共谱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奏曲的意义,不只是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提升,还在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注: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微信图片_20190126102824-4.jpg


机构 | 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190126102828-5.jpg

陈    强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