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同学说 | 校准目标,在长江坐标系中修炼自我

来源: 长江商学院金融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MBAedu    07/03/2020

6082


从“我思故我在”过渡到“我行故我在”,畅谈长江际遇。


看行业精英样本如何在长江,用诚意推开世界的门;看宽广的学业跑道上,如何被长江课程点亮;看长江同学的人生观,如何校准目标,逆境光亮;看同学立下怎样的FLAG,在长江坐标系中,终极修炼自我。


长江商学院中文/金融MBA同学说第二期——学霸之我行故我在,看学霸背后的风采。


毛翔宇

 FMBA2017上海班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马  琳 

FMBA2018北京班

矽力杰半导体

区域销售经理

张凤娜 

FMBA2017深圳班

南光文化创意产业公司运营总监

网易新闻澳门站总编辑




一、关于人生 选择长江

选择决定上限 努力决定下限



努力与选择一样重要,对人生而言选择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在这样的抉择情境和心境中,我们汇入长江。



毛翔宇


用两个词来总结我的状态,跨界、出圈。从理工科转向经济学,进入长江商学院学习金融学,基础科学更多围绕时间、空间和客观规律,经济学以社会规律的发展为核心,周期较长,而金融是高频的,周期短重要性强,金融就像心脏生机勃勃跳动不止。


从经济学到金融学的转换,我明显感觉到从较宏观的周期转向较微观、高频的周期,自己的感知维度被极大的丰富。这是我选择到长江商学院金融MBA学习的原因。



马 琳


15年来我都是一个“低头做事情”的人,从事一线销售行业,与技术打交道,面对电路板、手册、繁复的技术参数。在大量的具体事务中,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从来没有站起来过。来到长江学习,就是我站起来的过程。


“站在月球看地球”,把15年的工作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实现提升,这是我的初衷。



张凤娜


关于选择的话题,我觉得有选择就有失去,直面失去才称得上是选择。选择和舍弃相关,而舍弃就会面临痛苦。我的经验是:向内去问。


问自己内心,就能避免人云亦云,就能最大化的减少时间损耗,就能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因热爱而饱含激情,在短短的人生数十载中,做出几次重要而正确的选择,就足够了。


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我一定会问问自己,热情在哪里,追随内心去做抉择。来到长江,就是一次向内发问的选择。



二、校准目标 逆境光亮

人生中那些难熬的时光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人生中那些痛苦难熬的时光,我们不惧。



毛翔宇


在我谈到的“跨界出圈”背后,就是一个个屡屡受挫、逆势向上的过程。2003年从理工科转向经济学,是由于当时签约的公司破产,我面临着未就业就失业的窘境。当时经济和咨询行业正处热门领域,我开始第一次被动转行,投向经济学。


2008年金融危机,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预期相距甚远,于是2009年我再次被动做出了读博士的选择。幸运的是,我主动选择了长江,让我离目标校准更近了一步,我的想法是争取从长江毕业后,领先半步。


关于应对挫折这个话题,我自身的经历就是一部在不怎么美妙的大趋势下,实现自身小美好的过程。趋势好的时候,你要顺势而为跟上去;趋势不太好的时候,你要及时调整,终身成长。今年的疫情期间,不少人抓住了“黄金学习期”,这也是一种逆势飞扬。



马 琳


很多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是自身能力不匹配。说说我的挫折:十几年前刚刚入职场,我很想加入一家行业内颇有声望的公司,我甚至找到了员工甄选的KP,去到展会面谈,最终失利了。


回头想来,不是对方没有给我机会,是我自己准备的远远不够。反回来看,我的挫折就是别人的机会,哪些人?真正准备充分、能力匹配的人。



张凤娜


静下心来想,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小时候常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渐渐的成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提醒我们幸福和灾祸要辩证着来看,最差也可以“尽己力知天命”。


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就要“全其正,修其不正”,在审视中看清真实自我。一个人自身有边界,认知水平的进步伴随着边界的拓展,当遭受打击时,触到边界学会自知;当问题解决时,拓宽边界加速成长;当自信爆棚时,边界一边摧毁一边警醒。经历痛苦和挫折的过程,就是人生跃迁的过程。


我是希望自己带着从错误和痛苦中学到的东西向前走。遭受挫折时,与其反复抱怨不如自我提问,问问自己这件事是否有解决办法,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如何把风险或者痛苦降低。人的抗压能力和韧性远远超过想象,而抗压力又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三、学业跑道 路长且宽

如何被长江课程“点亮”



你有知名研博学历,我有海外留学学习背景,在漫长又丰富的学业跑道上,我们是如何共同被长江的课程点亮?



毛翔宇


首先高频的课程周期,与国内高校并行几门课,学习周期跨度一两个学期不同,长江的课程火力集中,高频运行。金融MBA强调产融结合,对于工作日忙事业,周末充电的我们来说,快速的补充金融知识,完善和重构金融架构,倒逼知识融入实践,更贴近商业和工作实战。


其次在不确定中收获惊喜。我曾经在金融工程和金融衍生品的课堂中,被迫上台手画PPT,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场景,当时设备出了问题,小组精心设计的课件无法播放,我用了五分钟在黑板上画出了三张PPT,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是另一种学习体验。


我的团队成员默契十足,在观点讲述时临场调整,最后我们组得到了A,大概只有在长江,会有如此开放的课堂、专业的审视、包容的心态、实践的机会。


说到印象深刻的课程,张晓萌教授的领导力课程对我影响很大,它是比较柔性、有心理学因素的课程。这门课至少解决了我三分之一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的问题。晓萌教授给大家分析和分组,分为熊猫、孔雀、猫头鹰、老虎和变色龙这几大类,留个悬念,大家来长江会更深入了解自我。


金融类的课程,李海涛教授和欧阳辉教授在华尔街有过深刻的实践,一直专注于金融和金融相关衍生品,包括期权、固定收益的课。我的感受是,两位教授紧跟着金融市场的前沿,他们的段位和功底确实是国际一线教授的能力,在市场上会有非常明确的反应。


要知道,预测三五十年左右的事情,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可以做,但是领先市场一两周是非常难的,两位教授在宏观上都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体现了领先半步,令人钦佩。



马  琳


长江会给予最新的商业案例。除了经典案例,我们需要在真实商界中远远不断的汲取新的养分。长江的很多案例来自校友和同学的企业,这是在其他学校真金白银买不到的实操经验和反思,长江的教授不会照本宣科,会直接给你最实在的东西。


我印象最深的课程是企业管理实战模拟,这个课程中我成功的“干掉”了所有竞争对手,另一组却让每一个企业都过的很好,他们成功的一起做大了盘子。这里,我想说一个特别重要的真理,要有格局,跟你的竞争对手把盘子做大,实现共赢。


另外,管理经济学课程,讲的是企业运营的基本逻辑。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觉得我们就是做实业,我们不是搞研究的,不是做政府工作的,宏观经济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上完这门课,我认为宏观经济学对于每一个实体经济来讲,都有实际影响,我们做每一个决策都要基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走势。



张凤娜


来长江是我觉得到现在为止做得最正确的选择之一,除了课程实用聚焦、案例新颖以外,长江很多教授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


我曾在法国里昂交换学习了几个月,也曾跟随海涛教授去以色列游学,以色列的课程是精华之浓缩。这个过程中,不止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心态也改变了,心境被打开。我感觉,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财务问题,自己身上背的工具包也更多了。


和各个领域优秀的同学在一起,和长江强大的教授团在一起,与优秀的大脑碰撞,自己也变得优秀,会有一种幻觉,做事情时会向他们看齐。在想不清楚一些问题或者遇到短板时,拥有很强大后援团,你就会觉得读书、交朋友、提升自己同时在同一段时间发生。



四、生命磁场 交友秘笈

用诚意推开世界的门



这是一个生命交互的磁场,不仅因为你有正能量, 还因为你能让我释放正能量。在长江交友,用诚意推开世界的门。



张凤娜


很难有一个场合聚集如此多出类拔萃的人,在长江遇到了,很幸运。说到结交小伙伴,我觉得就是要用诚意推开世界的门,我们带着不同的价值观,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交汇,这份价值可能是学习交流、人生体验、生活感悟、职业发展等等。


马 琳


在长江我们还感受到了谦逊,身边任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是某公司的负责人或者世界500强的高管,从他们身上能看到低调谦逊,内敛有涵养。你周围同学都特别优秀,用一句网络用语,你有什么好豪横的?


另外,主动融入,最大化的节省时间成本,在“同学”这个关系的链接下,其实少了很多虚无的东西,要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融入。来到长江,你会拥有一批几乎在工作生活中能遇到的最专业的、最厉害的专家,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能咨询的同学。主动融入,去和大家产生链接。


毛翔宇


我属于猫头鹰性格,喜欢倾听,捕捉同学们的优点,尤其是每一次表达中,大家输出的富有智慧、哲理的观点。比如说“领先半步”这个理念,就是从我们班同学那里获得的,落后会被后浪无情的淘汰,领先一步有可能做烈士,领先半步的智慧就恰到好处。这句话会影响我的一生。


刚才马琳和张凤娜谈到真诚,我感同身受,举个例子,有一次开班会,讨论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我们一个班委当天下午从外地赶回上海,参加了会议又赶回去,据说是第二天要“卖房子”,其实他完全可以远程参与,事后才知道,他所说的“卖房子”是他开发的楼盘第二天开盘。为了参加班会,他把公司当晚的定价策略会议推迟了。我们打趣到,幸亏楼盘卖的火,不然可是被班会耽误了。这只是我们同学相处中的其中一件事,在长江的同学集体中,常常被真诚打动,又把诚意传递。



五、舒适区之内没有目标

看我们在长江终极修炼



《思考快与慢》说到,大多数时间我们并没有按照“我想要的去生活”,而是按照“我身体想要的去生活”。舒适区之内,没有目标,舒适区之外,发现新知。



毛翔宇


借用海涛教授的一句话:好的东西往往是贵的,这是反映了经济学中稀缺性的基本原则。


长江最贵的是什么?不是学费,而是每个同学的信任。身处这个精英群体,大家是各自领域的精英,更何况被长江教授天团支撑着,放眼全国乃至世界都是充满战斗力的长江教授。来长江学习或者即将加入长江大家庭的同学,教授的课程和每一次分享,都是挤干了水分的精华,一个字都舍不得漏掉,同学们的观点是各个领域的真知灼见,借长江的磁场去升级自己的吸引力。



张凤娜


我简单总结三句话,第一,马斯克有一句名言是“Open your eyes,Look up the skies!”,人还是要有梦想,这是你生活中的源动力。第二,活在当下,把当下活到极致。《活法》这本书上就说,把每一天活到最好,这一生就过得很好。第三,解决人生问题最关键的是自律。如果在一个方面自律,可能就会在这个层面上达到高水平段位;如果全方位自律,可能就会全面达到较高水准。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几个方面持续不断地修炼。



马 琳


我补充另外一个层面的修炼:运动。大家开玩笑把长江商学院叫长江体育学院,我们内部有各种各样的运动俱乐部。运动能够产生多巴胺,控制焦虑,提升自律,开启与不运动时完全不同的身体境界。运动会遇到不同的校友,也是一个拓展人脉社交的好方法。



张凤娜


我曾去北极圈冰潜,完成之后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到达不了的地方。用自律解决焦虑,当我们在一个方面持续获得自信或者发生改变,当尝试着克服懒惰和拖延时,焦虑感就减弱了。要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持续有成就感的事情。

 


六、同学携手 立个Flag

在长江的坐标系中自我升级



生命是一支箭,因此要知道瞄准什么目标。我们立下Flag,与同学们乘风破浪,正当时。



毛翔宇


长江的精英群是一个坐标系统。不夸张的说,你每天去刷刷长江同学朋友圈,就能看到行业的热点、社会前沿的话题、商业关注的方向,精英们的舆情焦点,甚至于非同凡响的个人观点,前瞻性的预测下一个风口。这是可以长久对标的坐标系,一个跨年龄、跨行业,阅历丰富的坐标系统,在聆听与观察中,完善一次次的自我迭代,提醒自己升级更新。

 

我们17级即将毕业,我希望5年、10年甚至30年后,我仍然可以在这个坐标系中观察到大家的发展,也可以在这个坐标系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是我个人的立下的Flag。



马 琳


希望中国企业可以用上中国人自己做的优秀芯片。我们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也是业内做的非常好的公司,我希望让更多的企业知道我们可以做好芯片,这也是我来长江的目的之一。



张凤娜


我和毛博士、马琳不太一样,我的生活哲学是活在当下,当然并不是说要随波逐流。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有原则的奋斗起舞,把握住能把握的点滴。


每一天都要比昨天更优秀一点、更博学一点、更善良一点。为人处事方面,每一天都更智慧一些,更自律一些,跟随内心,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