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纪雪洪:共享出行转向稳定增长,反垄断监管将会加强

来源: 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王佳昱    06/28/2021

7583

3.1.jpg


【中国MBA教育网讯】在2015年第七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提出“汽车四化”的概念的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博士,没有想到短短五年,共享化正在嬗变、变味。


“刚开始接触共享化的时候非常美好,大家想象的空间非常大,是一片圣地。但是这几年发展实践,我们发现虽然很多的汽车公司说未来不叫汽车公司叫出行公司,还有很多出行公司说他们也要造车了,也要变成汽车公司了,这个局面有点复杂。”贾可说。


当前,共享出行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也正在深层次上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重要趋势,今年的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发布一份重要的礼物——《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0-2021)》(简称报告)。


3.2.jpg


报告编委会主任——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轩辕之学校长、汽场联合创始人贾可博士,报告顾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斌博士,报告主编、北方工业大学纪雪洪教授,报告主编、轩辕之学执行校长王丰斌和华夏出行首席品牌运营官王静、哈啰出行政府事务总监方偲等主要编写单位代表参加发布仪式。


贾可在致辞上说,2015年,全球范围内汽车共享化刚刚是方兴未艾,有点热火朝天,共享话题成为大话题,但局面有点复杂。因此,行业需要做一个综合、全方位的和学术性的,对行业发展有帮助的出行报告,2019年开始做这个工作。


《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19)》在行业引起非常好的反响,从2020年5月开始启动了《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0-2021》,项目8月立项,行业内邀请了几十位专家学者一起编撰。


“这个报告的发布实际也是为了顺应美好出行,刚才嘉宾讲了碳达峰、碳中和、ESG,我们希望是环保友好型的。”贾可说。


报告主编纪雪洪做《中国共享出行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以下是发言摘录,由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牛跟尚整理。


今年的主题是“先手”,我们看到在共享化的发展的轨道上,有很多占据先手的企业,这其中有先驱也有先烈,但是他们都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前行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这本蓝皮书记录着这些企业的探索,他们的前进、冲锋、跌倒和爬起,希望给出行领域的企业战略、政府政策的制定、投资界,包括科研院所能提供一份完整报告,加深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识。


3.3.jpg


报告编写单位包括六家,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方工业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轩辕之学、哈啰出行和华夏出行一块来编写的。


蓝皮书的撰写看似简单,实际不太容易。各个企业发展速度都很快,它涉及的出行领域也比较多,我们邀请行业众多的专家一块来参与,包括交通运输部交通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罗兰贝格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包括出行公司、汽车公司、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也都有参与,得到了行业很多助力。


报告内容相对比较丰富,有六篇内容,包含总报告,有综合篇、业态篇,业态篇包含了网约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自行车等。


3.4.jpg


专题篇包括一些新的热点专题,比如,关于新冠肺炎下共享出行的角色与作用、聚合打车平台的商业模式及法律分析、共享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共享出行产品与服务设计的影响、自动驾驶出租车等,这些话题分别做了分析。


还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报告,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武汉和南昌市的交通新业态的发展情况,有13个典型的企业案例。



共享出行人次超地铁和出租车


共享出行经受了疫情冲击,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在共享出行的六个主要业态中,2020年共享出行服务的出行人次超过320亿人次。


公共汽电车2020年是424亿人次,城市轨道交通175亿人次,出租汽车232亿人次,共享出行在整个出行领域当中承担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满足了大家对个性化、安全、成本较低出行的需求。


共享出行另外一个特点是,在疫情中,相对于传统出行模式,共享出行体现了非常强的韧性。


传统城市三大出行当中,大概有30%的下降。网约车和共享自行车包括共享电动自行车等,整体没有回落,而且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部分城市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出行的任务。


共享出行与绿色出行深度融合。这里有两组数据,现在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应用到哪里去了?


3.5.jpg


在共享出行中,网约车有50万辆,分时租赁20多万辆,私人出租车14万辆,公交占40多万辆,相当于现有接近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在承担交通出行的使命。


从美团和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做的研究看,共享自行车出现之后,自行车的比重明显提高了一倍,从8%提高到16%,而小汽车的出行从21%下降到1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共享出行行业有众多的企业在探索、在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它们在商业模式上也做了很多的新的策略和新的调整。


我们观察有四个方面趋势:一是跨界生态布局,做两轮的进入四轮,做四轮的进入两轮,这是一个发展路径。


二是继续赋能传统出行行业。出租车有互联网化的网约车形式,现在像巡网一体,手机打公交,在一些城市有非常好的示范。


虽然出行公司非常年轻,但是他们已经在国际化领域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共享出行主要企业在南美、北美,在东南亚都有很好的布局。


具体看各个出行业态有什么样的变化?网约车用户规模没有太大增长,甚至在减少。但是大家的出行习惯已经慢慢养成,我们看到网约车的订单还在增长。


从市场格局来看,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没有改观,头部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旗下两个平台加起来占90%以上。


顺风车也称为私人小客车合乘,很多人认为这是最符合共享出行理念的模式。2018年由于安全事件有一个大幅下挫,但是从2019年、2020年看,预测未来会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渗透率,在车主和用户端的渗透率还是有大幅提高的空间,关于顺风车出行的特征,我们也做了一些数据的统计。


3.6.jpg


汽车行业非常关注分时租赁,分时租赁推动了租赁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互联网汽车租赁在推动传统行业升级上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包括我们研究的这些企业都在做分时租赁、短租和长租的融合。


同时,垂直租赁平台、OTA平台与地图、结算等平台模式赋能传统租赁行业,提升我们传统租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兴起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平稳发展,世界资源研究所做了研究,发现在12个城市共享单车用户除了直接骑行共享单车,它还是交通方式的重要连接方式,54%会连接公交、地铁。


在这个连接其他交通方式中,91%是连接公共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不是取代了传统的公共出行方式,实际上是跟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另外有17%-45%的用户取代了私家机动车出行,让这个城市出行更加绿色、美好。


去年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互联网电动租赁自行车,规模翻番,调研发现,大概车辆投放从200万辆到500万辆。


3.7.jpg


很多人在探讨到底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自行车哪个能占据主流?我们看到哈啰出行提供的数据,他们的出行距离是不一样的。


共享单车平均出行距离1.48公里,共享电动自行车出行距离3.3公里,可能在不同的城市会互相的做一个补充,也有在一些城市可能共享电动自行车会占据更主要的出行的比例。


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行场景以上班、休闲娱乐比较多,这是迎合大众的需求。从人群看,普通上班族和学生是主要的使用的职业群体。


共享出行政策法规对共享出行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看网约车的政策体系是在加快的完善,网约车的管理架构自2016年就开始有了,现在各个地方在落实相关的指示精神,道路运输条例2020年底发布,实际推动了网约车的法律进程。


3.8.jpg


合规化发展主线是主流趋势,2021年底全国得到网约车驾驶员数量是308万个,车辆运输证116万个。在中央放管服要求下,很多地方在简化网约车的审核流程和准入条件方面进一步加强。


当然,政策完善也是逐步的过程,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包括各个地方网约车合规进程、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差异还比较大。顺风车的监管法律依然还是空白点,可能有地方出台的网约车政策当中提及到了顺风车,但是没有操作性更强的细则。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进入理性阶段,专家在呼吁配额是否还需要作为强监管的手段。这个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各个地方采取不同的态度,有的鼓励引导,有的是完全不允许,这个也需要在政策上做更多的推进。


未来出行的发展趋势


我们判断十个主要趋势。


第一,共享出行总体从快速增长进入稳定增长阶段。这个增长比传统企业还是要快的。


第二,部门协同监管促进共享出行可持续发展。交通新业态涉及管理部门比较多,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是部门协同监管角度来推进对共享出行的规范和引导。


第三,共享出行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逐步加强。交通运输部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第四,合规与安全成为政府监管主线。从政府管理来看是最主要的一个脉络。


第五,慢行交通系统与智慧城市交通建设结合得更加紧密。


第六,普惠出行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什么叫普惠?比如说网约车在一、二线城市因为公共出行为主,可能有一些限制规模,从各个角度来看容量有限,但是在低线城市还是有空间,在一些场景上还是有未来的发展空间。当然怎么做到低成本、安全?我们认为普惠出行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七,需求响应公交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互联网融合到公交领域面临新的问题,在商业化、大数据与传统行业怎么融合要做很多工作。


第八,共享出行发展正在改变个人车辆销售所主导的市场格局。这个是汽车企业要关注的。


第九,越来越多的车企将共享出行作为重要的市场。


第十,出行即服务的理念将加快落地实施。MAAS出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共享出行的反垄断将逐步加强。报告的观点是,行业中的确是有垄断现象的存在,存在通过价格竞争打压竞争对手,抽成比例太高,大数据杀熟和利用算法派单行为。


在乘客和司机端都有一些对平台两端不利的现象。2020年底,国家监管总局提出《关于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修改意见稿)》,这个可能会在共享出行领域会有落地的措施。


到底共享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或者网联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短期来看,共享化是能够增加汽车的销量,特别电动汽车的销量,当然它也会推动电动化的发展;


长期来看,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可能车辆服务的效率会越来越高;中长期来看,特别是智能驾驶技术成熟之后,汽车销量长期来看是会下降的。这个下降,在汽车企业的角度要看趋势往哪儿走,去做好应对。从整个出行角度来看,它会更加绿色、节能、低碳、友好、安全。


我们还有13个案例,我们选择了代表性的企业。像哈啰在两轮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现在又慢慢提供打车的服务,实际是构建综合化的移动出行平台。


3.9.jpg


华夏出行,作为主机厂它去探索汽车制造商如何转变成汽车服务商?做这样的努力,不仅仅在分时租赁,在城市货运,在公务出行都是在细分领域做了非常大的创新。希望以后能够跟这些企业携起手来做更多的研究,能够奉献给行业更优质的报告内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