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发展已经如火如荼,“建设数字中国”更是核心议题之一。各路人马积极投身于数字经济的时代浪潮之中,但到底什么是数据化转型?如何正确把握人、技术、数据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的企业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机会与挑战?
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25周年庆典活动校友论坛上,校友们聚焦“数据化时代转型”,展开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对话。
圆桌主持
刘易 帝斯曼中国区数据化转型总监
对话校友
蔡文刚 DHL敦豪全球货运大中国区IT副总裁
何刚 施耐德电气市场总监
杨波 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高级副总裁
殷钰 梅特勒-托利多工业市场经理
如何正确认识数据化转型?
Q1:很多公司的首席市场官、市场部经理、营销总监慢慢被数字官取代了。相信大家对数据化转型都有自己的理解。什么叫数据化,什么叫数据化转型?各位又是怎么理解的?
对于企业来讲,数据化就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在将传统纸张上的东西转变为系统里一个个数据记录的过程当中,CMO将逐步被CDO所取代。
某种程度上来说,数据化转型是传统企业“被逼无奈”的一种选择,是试图在未来实现更高毛利、更高生态位的一种努力。无论是现有互联网企业降维侵蚀传统行业,还是传统企业积极升维与其他企业进行博弈,最终肯定都是数字化的企业干掉非数字化的企业。
近些年来,数据化转型正在积极影响整个B2B行业:一方面,信息化、可视化越来越成为了市场客户的一项基本需求;另一方面,技术上的进步也让各类传感器的生产成本快速降低,两大维度的重大变化直接激发了企业自身实现数据化的内在需求。
每一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都有着各不相同的侧重点。初始阶段的传统企业更多涉及到数据框架的搭建和管理方式的改变,等数据资产形成一定规模以后,如何用好数据其实变得更加重要。此外,数据化转型从来不是某个单一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和努力。
在数据化转型之中,如何重新定位IT?
Q2:说到数据化转型,很多人就想到IT部。刚才谈到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而不是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就可以成功转型的。那么,在数据化转型的过程中,IT部门怎么定位自己?
传统IT部门需要好好考虑在数据化转型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当企业整个系统架构已经搭建得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基础性的系统维护工作会越来越被服务外包所分流掉,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先进技术的探索才是更加重要的发展方向。
IT受到组织的影响和限制,无法做出更多的创新,最终就会趋于消亡。我们需要多去想想数据化对于具体行业本身的价值所在,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比如说通过数据化产生新能力,补足企业的发展短板;通过机器取代人工,实现市场竞争力的大幅改善等等。
传统IT的慢慢消亡是一个无可逆转的过程,如果不积极改变,就一定会被淘汰。我们一方面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想办法提供更好的服务给企业用户;另一方面也需要打开胸怀,学会用互联网的语言,做最值得老板信任的数据专家。
人、技术、数据,孰轻孰重?
Q3:VUCA时代的不确定性很多也是各种转型带来的。人、技术、数字,在做业务的同学看来,或者在座的两位师兄——一位是逐渐被抛弃的传统IT、一位是贩卖焦虑的互联网+的人才看来,这三要素哪个是最重要的,哪个会真正起到转型的结果?
数据也好、技术也好,都不是问题,人才才是关键。作为一个传统IT,首先要培养开放性的思维,愿意走出舒适区,积极成长与蜕变,才有机会在下一个十年里真正参与到数据化转型的时代大浪潮之中。
我们正处于一个巨大的时代变革之中,机器能干的事越来越多,人类需要干的事日趋减少,未来GDP的增长不见得是靠人的增长,而很可能是通过机器的增加来实现。目前机器取代基础操作工人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后期可能通过数字孪生、强化学习等尖端技术,在工厂的元宇宙里不断碰撞、穷举,从而实现小数据变成大数据,进而升维到工程决策层面,取代人类大脑做基本决策。
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市场越来越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数字化产品,企业内部也需要数字化技术来改善流程、节省成本,实现数据化转型更离不开大量懂数字化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这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一不可。
数据和技术主要解决的是企业数据化转型达到及格线的问题,而如果想做到80分或者100分,关键还是得看人才。比如很多公司数据化团队从来就不缺技术型人才,框架搭建和数据分析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懂业务、懂流程的综合性人才却特别奇缺,也成为了企业数据化转型的最大挑战。
国企、外企、民营,转型挑战有何不同?
Q4:在谈到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外企、民企、国企,不同行业的各个企业,不同体制的各个企业对数字化的诉求不一样,有些是讲故事,有些是迫在眉睫要转型。不同体制的企业转型分别面临的挑战会是什么?
对于外企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数据安全的问题。尤其国内刚刚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但还没有太多的细则指引,如何在符合本土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把各个国家的数据打通,实现更好的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质增效,挑战难度非常大。
作为最像本土企业的外企,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战略很清楚、落地却很难。从互联互通的设备到基于本地的数据软件再到基于云的远程服务,我们期待从设备供应商转型为全生命周期的咨询顾问,但经历无数失败的尝试后才发现,要想真正把整个数字化交付做通做透,还是有赖于自上而下的层层推进、云边结合,直至落地。
数据化转型实际上属于一把手工程。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最大挑战在于老板要有数据化的思维能力,不能头脑一热就上项目,然后一地鸡毛;对于国营企业来讲,企业内部自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管理授权机制,整个政策导向和国家战略的要求可能会对企业转型存在比较大的限制;对于外企来讲,由于核心决策机构不在本地,资源投入有限,目标分解容易停留在讲故事层面或者仅仅是内部流程的降本增效,费力不讨好。
一家外企的CEO可以通过创新和数字化的能力增加企业的长板,但相对而言,本地企业由于能够投入的资源更多、敏捷程度也更高、行动也更大胆,所以近两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企逐渐在慢下来。拿什么来跟中国的“土狼”做PK,可能会是持续困扰外企发展的一大难题。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