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携手共赢 | 港大-复旦IMBA项目Programme Day 暨25周年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来源:复旦港大IMBA项目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杨雅欣    11/21/2022

5004




1997年,

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回归祖国的怀抱。

1998年,

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国际)硕士项目成立,

揭开内地高校与港澳台地区高校MBA教育项目合作的序幕。

二十五载情谊,

携手并肩,共谱世纪华章。

二十五载风雨,

戮力前行,共赢岁月辉煌。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

明年,港大-复旦IMBA项目也即将迎来25岁生日。


2022年11月13日下午,在这双喜临门之际,港大-复旦IMBA项目Programme Day暨25周年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沈海鹏教授联袂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国际化历史讲席教授徐国琦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郁文教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戴柳校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骥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蔡亮女士、商汤科技副总裁唐臻怡先生、挚达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志明校友、硅谷银行亚洲总裁、浦发硅谷银行行长陆珏校友共同出席本次活动。


在学院领导、嘉宾以及师生校友们的共同见证之下,项目25周年启动仪式在活动压轴环节热烈举行,正式宣告港大-复旦IMBA项目从此迈上全新的发展阶段,与各界人士携手并肩,共谱未来华章!


主持人:22级高扬 20级李莹


活动开场,港大-复旦IMBA项目执行主任刘琨老师以2006级校友的身份,向大家讲述的了项目的历史和故事,对比今昔照片,大家彷佛穿梭过时光隧道,回到了1998年项目成立的时期。



两校院领导致辞


陆雄文:群策群力做大做强,

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席之地


基于对项目25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高度肯定了港大-复旦IMBA项目目前所取得的杰出成果。陆院长为项目送上期许,


在未来,我们不仅仅要群策群力,把港大-复旦IMBA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期待同学们能够勇于带领自己所在的企业乃至行业走向世界,让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沈海鹏:历久弥新越办越好,

与中国历史进程同呼吸共命运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沈海鹏教授倾情分享了自己对于项目的陪伴、见证以及期待。他表示今年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项目的排名中综合表现创下历史之最,一举跃升至第18位,蝉联全球在职MBA项目第一位。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献给25周年最好的生日礼物。


事实证明,我们的项目一直都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伴随着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持续进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港大-复旦IMBA项目能够历久弥新、越办越好。


沈院长深切表达了对项目的信心与希望。


第一篇章 | 沉淀:重识万象


在新的不确定时代下,两位嘉宾首先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世界格局,进一步了解香港和上海这两座城市近几年的发展,共同发现新的机遇和希望。


张骥:无惧变局,

以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价值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骥教授在发言中聚焦“大国竞争与世界变局”,从当下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形势入手,带领大家全面洞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权力之变、秩序之变、观念之变。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发展也面临着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重大考验。


张骥指出,在权力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科技正在成为引领大变局的革命性力量;在秩序方面,美国从过去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变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者,中国则从过去的接受者变成了积极构建者。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互相交织,出现了脱钩、筑墙的浪潮;地缘政治回归、政治强人涌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重构;在观念方面,意识形态问题重新凸显,新自由主义呈现式微,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


在谈及中国文化自信问题时,他特别提醒大家,务必要警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他看来,


中国文化的再造,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离不开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福祉的深切关怀。


蔡亮:推动优秀管理人才培养,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蔡亮女士发表了题为“砥砺奋进 同开新篇”的主旨演讲,在全方位介绍香港25年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为香港把握历史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指明了方向。


回首1997年到2022年的短短25年时间里,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之下,香港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法治方面均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不但本地生产总值上升109%,人均GDP上升83%,外来直接投资上升851%,股票市场总值上升1224%,更是连续25年获得了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的殊荣。


蔡亮表示,


面向未来,香港仍将继续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引领之下,坚决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行“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全球百强大学本科毕业生在香港尽情发展事业提供无限可能。”


“香港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更多拥有创新理念、国际视野和丰富经验的顶尖人才的大力支持。”为此,蔡亮也期待港大-复旦IMBA项目能够继续充分整合沪港两地的资源优势,共同培育更多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高端管理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第二篇章 | 迭代:重塑价值


在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的时代的,科技和人文如同“双桨”,在人类走向下一个文明的岁月中赋能助力。在变幻莫测的商界风云里,我们要用科创引领未来,用商道的智慧应对挑战,融会贯通,向内修炼,向外求索。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意味着未来极有可能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也暗示全球经济格局的新走向。两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带领大家共同领略人工智能的魅力,同时启发大家如何在挑战和机遇中把握自我,平衡风险与收益。


唐臻怡:中国AI创新动力澎湃,

重塑行业发展新范式


商汤科技副总裁唐臻怡先生着眼于人工智能领域,为大家带来了“坚持原创,让人工智能引领人类进步”的主题演讲,在深刻探究中国AI创新动能的同时,也为AI技术的发展范式打开了全新的创新思路。


中国AI创新的源动力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开放的创新环境、国际合作三大方面。


唐臻怡表示,随着诸如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尖端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整个人类社会正处于AI爆发式发展的前夜;国家对硬科技领域的持续关注和大力度支持,也进一步强化并完善了AI的顶层制度设计;此外,中国力量也一直在积极参与全球科研合作,各国科研人员的深度交流和合作也有望进一步助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研发红利。


唐臻怡预计,在算力需求、应用需求、技术需求的综合推动下,中国AI技术大有可为;并有望进一步重塑算法工业、虚实一体、科学探索、群智协同、内容生产等领域的全新范式。


戴柳:完善数据要素市场,

为数字时代保驾护航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明博学社主席、港大-复旦IMBA项目1999级校友戴柳先生发表了题为“关于数据、人工智能:上海的地方立法”的主题演讲。他通过对“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进行了深刻洞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及其深远意义。


戴柳介绍道,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迭代更新,数据的共享、开放开发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规则,也未形成完善的市场配置市场体系,这就需要政府从完善数据要素市场角度出发,构建相关法律法规,由此《上海市数据条例》应运而生。


该《条例》包含了数据权益保障、公共数据、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资源开发和应用、浦东新区数据改革、长三角区域数据合作、数据安全、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其中有关数据权益的规定是《条例》的立法基石,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是《条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五位一体”数据要素制度体系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参考。


在此基础上,戴柳也进一步对《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指出,该《条例》旨在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产业治理与安全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建设创新体系、推动集群发展,进而促进基础硬件、关键软件、智能产品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在Panel对话环节,商汤科技副总裁唐臻怡先生,挚达科技创始人、明博学社汽车行业俱乐部主席黄志明先生(2003级校友),硅谷银行亚洲总裁、浦发硅谷银行行长陆珏女士(2009级校友)三位嘉宾围绕“科技与人文赋能未来发展”圆桌话题,展开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任何一种技术本质上都应该以帮助人类发展为核心目的。更有温度、更加良善,是科技发展的应有之义。



篇章三 | 飞跃:重铸未来



启动仪式上,陆雄文院长、沈海鹏副院长、戴柳校友合力按下手印启动激光装置。在所有嘉宾校友的共同瞩目之下,25周年启动仪式圆满举行。港大-复旦IMBA项目1998级首届校友代表傅强先生也将为项目“二十五周年”特别定制的纪念酒传递到了陆雄文院长手中。现场掌声雷动,大家共同欢庆并期待项目的明天更加辉煌。



本次活动除了干活满满的嘉宾分享,由同学和校友自发参与和组织的精彩节目也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沪上知名职业弦乐四重奏,山泽四重奏带来《上海滩》、《东方之珠》的华美乐章。



港大-复旦IMBA项目校友组织明博学社的核心成员携手项目校友舞团-喷泉舞团带来了科技未来感的电光舞蹈表演。



校友及在校生组织的黑凤梨合唱团带来的合唱港大百年校庆歌曲《明我以德》、以及《复旦大学校歌》,讴歌同舟共济的往昔,回响殷切的当下,还有那欣欣向荣的未来。



在晚上开启的“新生:声生不息”的第四篇章中,经典老歌串烧轮番上演,在美妙和熟悉的歌声中校友们共忆流金岁月。



本次活动在同学和校友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而对于不断自我进阶、持续变革的港大-复旦IMBA项目来说,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积极响应时代召唤,紧跟历史发展潮流,港大-复旦IMBAer们将从两所百年名校充分汲取智慧与力量,向着风云变幻的未来,迎着无限可能的前路,笃行不怠,扬帆远航!


鸣谢:

此次活动特别感谢智己汽车刘涛校友,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黄志明校友、RATIONAL莱欣诺俞文军校友、江苏阿诗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石发成校友与健济明酒业陈岱立校友,以及众墨信息科技陈立校友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2023年入学面试安排


关于港大-复旦IMBA项目

港大-复旦IMBA项目是由香港大学与复旦大学于1998年联合创办的在职MBA项目,旨在充分结合沪港两地百年名校的商科优势和人文根基,培养更具前沿理念、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高阶工商管理人才。


在2023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大学位居世界第21位,蝉联香港第1位。复旦大学位居世界第34位,大陆高校第3位。2022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项目排名中,项目位列全球EMBA项目第18位、蝉联全球在职MBA项目第1位,薪资涨幅115%,位列全球第一。



项目特色:

两所百年名校的商科沉淀及校友资源

两校顶级师资联合授课

与国际接轨的灵活招生模式(可接受自主英语笔试/GMAT/TOEFL/IELTS/GRE/全国联考/海外学位等多种报考方式)

采用国际视野与本土使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