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沙说 | 北京理工大学MBA沙12领队 杨宗跃:去尝试,去挑战,去演绎人生新的故事

来源:沙赛体育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夏文文    07/18/2024

6667

“亚沙就是一群有激情、有理想、有梦想的人,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拼搏,爆发出自己的潜能。在这个赛场上,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强者,每个人都是胜利者!”

——北理工 杨宗跃

本期嘉宾

杨宗跃

北京理工大学MBA沙12领队

心心念念是底色,“征战沙场”是热血

“走进沙漠,参与亚沙”如同杨宗跃埋在心底里的一颗草种,在时光中自由生长、发芽、扎根。

说起他与亚沙的交集,要从更早的时间谈起。原本报名参加了沙11并与战队进行了战队训练,后由于疫情影响加之工作调动,不得已杨宗跃最终还是从沙11队伍中退了出来。在2023年五一期间,看到战友们在沙漠里拼搏的身姿,这让原本可以一同出征但未能实现的杨宗跃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或许是因为命运自有安排,正是因为有上一次的遗憾才成就了沙12的圆满。

在不得已退赛后,他更加坚定了要参加沙12弥补遗憾的决心。但在收到沙11领队滕志明的“接班”邀请时,他并没有立即答应。因为疫情的延期,沙11把学院队伍内的“精兵强将”们几乎都使用殆尽,沙12可用人员很少,若接下领队的大旗,如何从0到1 搭建起团队?如何确保队友安全的同时给学校挣来荣誉?如何综合大家时间制定周详的训练计划?如何解决赞助问题?……等等,这一系列难题都曾让他望而却步。 “没有人看好沙12能取得什么成绩,很有可能连队伍都组不齐,即使招来人,也将只会是一只‘休闲观光’的体验队,当时的心里压力还是挺大的,真是怕给学校丢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考虑到沙11的准备赛程拖的较长,参赛队伍较多,各院校倾注的资源也较大,正因如此,沙12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可以得到缓解,加之战队中即将入学的23级同学尚未开课,还有充足的训练时间。经过一系列综合分析,他认为4个月的备战时间虽然短,但一鼓作气完赛未必是件不可能的事。有定要参赛弥补遗憾的决心,有沙11滕志明领队的多番邀约,有家人的大力支持,最终杨宗跃决定扛起沙12总领队的大旗。

“在别人看来我不是在组织活动,而是在做项目管理和产品运营。”

他开始通过强大的朋友圈、社交网广发英雄帖,寻找各路志同道合的跑友,联络多方朋友寻求赞助,通过撰写宣传文案来号召更多人参与,努力凑齐参赛队伍标准。他开始向老队员请教经验,开始从无到有搭建团队,开始充分发挥自己写文案的专长,尝试用文字的力量感染更多参与者,一次又一次去鼓舞大家的参赛积极性。

在起初,第一次拉练的队伍还不足10人,他邀请两位同班同学,在初期的几次训练中,充当氛围组,积极的参加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在第一次拉练结束后杨宗跃写了一篇文章,通过院校老师发到学校的公众号上,学校联合各年级逐次转发到各个群里,或许是亚沙对MBA人有着十足的吸引力,或许是因为缘分的交错,或许是因为那句“你可能听说过沙漠的风沙刺眼,也可能听说过沙漠的星空迷人,但这一切一切的听说,其实都可以听你说……”,第二次的拉练报名人数明显增多。往后的每次拉练他都会写一篇文章,既作为每次拉练感悟的记录,也作为沙12队员的招募宣传,令人欣喜的是,报名队员真的在逐步增多,北理沙12的队伍羽翼也逐步强大起来。

领队的责任时刻提醒着他,新队员的不断加入更新了血液,扩充了力量,但这仅仅是迈入了参赛的门槛,后续如何维护好不容易凑齐的队伍?如何维持大家的参赛意向积极训练?团队氛围如何由散兵游勇到齐心协力……都是需要他去解决的问题。在杨宗跃看来,赞助可作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突破口,有了赞助可以解决队员的一部分装备问题,这不仅可以继续吸引更多人加入,还能维持已加入队员的积极性。

在积极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时,他在不断地找寻赞助。在市场环境复苏乏力的情况下获取赞助并不简单,他从身边朋友入手,经过多次努力和沟通,最终说服了盛邦安全的权鹏飞经理。赞助问题得以解决,整支队伍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有了生机,团队运转也开始逐步走上正轨。

团队成型是在2023级的迎新晚会上,沙12队员集体上台展示,大舞台总是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晚会结束后立刻就有许多新生队员申请加入,加上沙11老队员的助阵,最终补齐沙13拼图,北理盛邦战队就此结齐。

翻山越岭为遇见,全力以赴为改变

如果你喜欢荒漠,那就去亚沙,这里并非寸草不生,而是有着大自然的丰富馈赠。腾格里沙漠的漫天黄沙在贺兰山西部戛然而止,这里除了有连绵的沙丘,松软的黄沙,炽热的日光,还有你想象之外更多的样子。

在抵达银川之前,杨宗跃专注在训练与队伍建设中,未曾想过在汗水浸湿,体力用尽之后,还能领略到绿洲与黄沙相伴的沙漠之景。沙纹如水面细浪,落日浸染天空,夜空璀璨耀如银河的静谧与浩瀚,更有濒临极限时酣畅淋漓的痛快和依旧坚毅的眼神,夜幕降临后的各院校间温馨交流、队友们奋战拼搏的身姿和互相主动关怀、组委会事无巨细的保障。这让第一次参加亚沙的他心里多了一份惊喜。

理工科出身的杨宗跃有着更为清晰的逻辑。他知道作为总领队不是一个身份而已,还要担负起赛程内外更多团队管理的责任。领队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在忍住同样疲惫的身体状态下,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先一步稳住队员心态。正因如此,他从未将取得金沙鸥作为此次参赛唯一目标,他始终强调,希望大家一直坚持体验为主的参与感。

他深知要取得这一奖项背后是对团队管理和队员素质提出的巨大挑战。虽然他比所有人都更渴望得到它。因为金沙鸥是亚沙赛最高荣誉的象征,是个人组织能力的体现,是所有参赛队伍都想追逐的目标,它需要全体队员的众志成城,需要全员吃透比赛规则,量身制定比赛策略,需要全体队员兼具强大的身体素质和心里承受能力,更需要上天加持的一丝机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身处沙漠的绝境会更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但聚树成林,聚滴成河,集体的千钧之力远胜于个人的夺目光辉。

在比赛过程中,杨宗跃与团队制定了“2王、4A、三对、择机成顺”的出牌策略,并在此次比赛中充分实践了游击战和持久战的精神。挑出两位体力最优的同学组成大小王牌,负责前哨攻坚,争取率先完成比赛,确保金沙鸥和北理个人名次;由A队的4位成员组成4A炸弹组合,负责与时间赛跑,争取炸出一个漂亮的北理团队名次;剩余AB队员根据体能分配了不同的小组,2-3名男队员负责“重点看护”1名女队员,以各小队为最基本单位开展比赛,男生负责护航女生,开荒探印、牵引推拉、装配补给,火速支援,女生保证不停留,不掉队。多支小队如果在途中汇合,则互相支撑,形成更大的火车队伍,从而在心理上和资源上获得更大的优势。多个小组之间通过对讲机及时通报位置信息、队伍状态、优选路线、补给站点信息,保证各自为战的小组之间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交互。合理的战略战术安排,使队员们在三天的比赛中充分感受到了团队作战的力量,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条不紊,知己知彼。

“这次成功的取得,或许也可以作为学院一个经典案例:如何在众多不利的条件下,通过实施良好的策略取得佳绩: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实践到第二课堂,用第二课堂的成绩来证明第一课堂,将MBA商学院与沙赛的体育精神完美相结合。”

来路颠沛流离,彼岸自有春风

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里,从不缺少鳞次栉比的高楼和人潮涌动的商圈,杨宗跃沉浸在机械的工作程序和繁复的工作内容里,习惯与此的他似乎变成了一杯平静的白水,与亚沙的交集就仿佛是在他白水般平淡的日子里淋进了一勺蜂蜜,原本寡淡的生活里多了一丝挑战和释放、多了一丝激情和目标。

带着一颗敢于从荒凉处走出繁华风景的心,在荒漠无垠,漫天黄沙的腾格里,他们终于抱得了北理有史以来的第一座“金沙鸥”奖杯。

从起点到终点,从黎明到日暮,三天的朝夕相处、并肩作战为沙12的队员打下了战友般的坚固情谊,瀚海黄沙也未曾掩盖团队携手迸发出的光芒。他们因炽热的内心而相互吸引,因突破自我的初心而相互扶持,因为身披北理的旌旗而并肩前行,在捧起金沙鸥的那一刻,每一名队员都散发着无尽光芒,他们以凡人之躯在沙漠中走出了一条平坦的康庄,他们以内心热爱点燃了未来的辉煌。

“亚沙一次,沙友一生”,正如杨宗跃所言,亚沙精神和情谊不仅仅体现在参赛过程中,也贯穿在生活的点滴时光里。“在日常训练中,每次合照都有沙赛的旗帜,经常有人就激动的说:你们也要去参加沙赛了?我是沙几的队员。沙友们不仅自豪和激动,亲切感也顿时产生。参赛过程中,每天晚上回营地后,大家取餐后席地而坐,不管认识与否,都能亲切的攀谈,互相打招呼,互相拍照,就像一个大家庭。赛后看到组委会还在马拉松比赛中设置补给点,为大家免费提供补给,暗号“亚沙一次,沙友一生”,这一过程也是非常有趣。”

天地有域,行者无疆。在用脚步丈量过的每一处风景里,在脚下踩过又飞扬起的的每一颗砂砾里,在黄沙之上夜空之下的漫天星辰里,在被汗水浸湿又风干的衣服里,在被风吹打的猎猎作响的帐篷里,在每一次用尽全力坚持冲线的呐喊里,在取得金沙鸥的振臂高呼里,杨宗跃看到了自然天地间不被限制的自己,看到了可被开发潜力无限的自己,看到了拥有更多可能性的自己。“亚沙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获得什么奖,而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看到了更强的自己。”

“激情,理想,梦想,拼搏”这是亚沙留在他心中的关键词。与亚沙的缘分他不想就此停止,有机会杨宗跃想以志愿者的身份再次加入,从不同角度感受亚沙的魅力,也从不同视角探寻人生的更多棱角。“回望来时路,有此一次,充实甚多。”未来他也会一直走在扩展人生边界的路上,在愈发激烈的冒险中,一次次展开灿烂的破局,续写全新的故事。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