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研究生毕业典礼 |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亚兵发言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MBA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杨继尧    12/17/2024

644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隆重举行经济管理学院2024届MBA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我谨代表经济管理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培养和陪伴你们的老师和家人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一同见证了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闪耀篇章,一同目睹了你们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克服困难、勇敢前行、追逐梦想。而如今,你们即将带着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火热浪潮中,成为推动国家继续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学校由衷地感到骄傲与自豪。

前两天,兰州迎来了2024年的第一场雪,天气变得更加寒冷,在这叠翠流金的童话世界里,黄灿灿的树叶开始铺满校园的各个角落,这种场景人们往往联想到冬日的萧瑟和凋零,也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满心的感慨与不舍。

然而,换一种思维来看,实际这是一种经过淬炼后的极致的美。这种美很纯粹,是历经了春秋的烂漫后沉淀的美,也是一种低调空灵的美。这种美很旷达,是一种洗尽铅华的美,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今年的这次毕业答辩不同寻常,同学的论文经历了首次限额申请,首次校内自审环节,首次送三名专家外审,首次出现C不能重新送审等等新的要求。这也足以说明能够坐在这里的每位同学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扛得住风雨磨砺的人生赢家!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你们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在临别之际,我想对你们提出几点期望:

首先,感恩伟大祖国,胸怀家国情怀。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勃勃生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现光明前景,我们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历程中,见证一届又一届MBA学子的成长与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成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值此,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记住在兰理的时光岁月,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兰理经管人,更要胸怀天下,“博学济世”,争做新时代的商业领跑者。

其次,不断学习,敢于超越。兰理工的MBA教育能够教给大家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赋予你们的学习韧性和创新潜能是人生路上真正的力量源泉。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深知机会从来都垂青于那些有备而来之人,唯有练就过硬的真本领,擦亮奋进底色,拥有货真价实的才干,才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应势而起、与时俱进,拥有最为坚实的底气与自信。无论你们未来投身于何种工作领域,都要塑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做一个引领潮流的领航者,在引领变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历程中,勇挑时代赋予的使命重担,铸就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

第三,要筑牢健康根基,享受快乐生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梦想与追求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在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不要忘记合理安排饮食,规律作息,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不要被压力和烦恼所束缚。工作之余,与家人朋友相聚,分享生活的点滴;投身于自己热爱的兴趣爱好中,无论是阅读一本好书、聆听一场音乐会,还是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能让你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健康快乐地生活,才能让你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持续前行,拥有足够的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要传承红柳精神,彰显兰理特色。

红柳精神发轫于理工先贤们开放的胸襟和崇高的民族精神,体现了百年来理工大人立学、办学、求学、治学的价值追求。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内涵的兰州理工大学红柳精神,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理工大人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多元交融、信息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一批批兰理人接续奋进、守正创新。作为你们的师长,我希望你们在未来前行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秉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信念,在变革浪潮此起彼伏、汹涌澎湃的大环境中,长久地保有这份持之以恒的强大精神力量,无论身处西北内陆还是沿海城市、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小城,兰理人在哪里,兰理MBA的品牌就在哪里,兰理的红柳精神就在哪里深深扎根!

亲爱的同学们,此刻你们即将踏上崭新的征程,向着广阔天地间的山川湖海奋勇进发,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又是一年桃李芬芳,又是一年拔穗启航,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在未来的道路上都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山高水长,天涯路远!愿君珍重!谢谢大家!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