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赛说|电子科技大学沙13领队李士萍:沙赛是一场与团体共赴未知的星火传承

来源:沙赛体育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王威林    07/16/2025

4703


“沙赛情怀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这种无偿的团队的凝聚力和拼尽全力的精神是职场很难获取的。”

——李士萍


本期嘉宾:电子科技大学沙13领队李士萍


她是生活在成都的安徽人,是电子科技大学19级的学生,是曾两次深入腾格里沙漠腹地的女子队员,她是电子科技大学沙13的领队李士萍。重庆的雾气像温柔的纱,而腾格里的风,是能割开皮肤的刀。作为在长江边长大的平原姑娘,地理课本里关于腾格里的只言片语,在她心中埋下了关于沙漠的印象——黄沙漫天的苍凉、驼铃摇碎的月光、以及那些与极端环境抗争的勇者传说,将沙漠的魅力编织成磁暴般的吸引力。

五月的腾格里沙漠腹地,金色沙海在烈日下翻涌着细碎银光。电子科大“沙13”战队的队旗劈开热浪,李士萍和队友们的登山杖深深楔入流沙,汗珠沿着防晒面罩边缘滑落,在沙地上晕开转瞬即逝的印记。这位来自巴渝之地的皖南姑娘,正用脚步丈量着地理课本里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坐标。



与沙赛命运的交集始于产后复健的契机。看着班里其他已报名的同学在每天训练后明显的肌肉线条,她参赛的欲望开始跃跃欲试。一个人的运动难免枯燥,但一群人的互动有趣且易坚持,就这样,她报名参加了沙赛,走向了沙11的赛场。在电子科大沙友圈中,沙11赛事被“沙11被电子科大沙友笑称为体验最好的一次身份体验”。这场开启沙赛2.0时代的标志性赛事,不仅承前启后地串联起三个发展阶段,以空前的凝聚力书写了电子科大沙赛的进化史。



在沙赛发展脉络中,前沙10的1.0时代犹如破晓时分——参赛者怀揣着触摸完赛沙鸥奖的质朴愿景,在晨曦微光中丈量青春。而沙11恰似骄阳当空的转折点,当赛事首次将“团队前十”的明确坐标镌刻在校旗之上时,属于全体沙友的热望被彻底点燃。尤为珍贵的是赛事凝聚起的代际传承纽带。老一辈沙友化身护航舰队,N位资深队员如星辰环绕在新队员的周围,构建起“多对一”的护航矩阵。即使经历了疫情阴霾也未能侵蚀这份温情契约,反倒淬炼出更坚韧的羁绊——没有一名队员因为疫情而离队。



当沙11的备赛日程突破传统框架,沙友们云端打卡与线下约跑交织成独特的成长轨迹。训练不再是被里程切割的枯燥重复,而演变为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探秘之旅,每个坐标点都凝结着团队专属记忆。这种蜕变不仅重塑了训练本身,更在循环往复中编织出独特的情感密码。这种超越竞技本身的情感,恰似暗夜行路时举起的火把:当老沙化身导航星辰,当训练轨迹生长为情感年轮,体育精神便获得了更丰盈的诠释——它不再是个人突破的自我对话,而是群体共赴未知的星火传承。真正的体育精神不在于孤勇前行,而在于携手开辟未知时的星火相映。这种超越赛事本身的情怀建构与浓厚的训练氛围或许正是沙11被奉为“体验巅峰”的深层密码,也为后续沙13开启的3.0时代埋下充满生命力的伏笔。


细节决定成败,遗憾铸就圆满

5月戈壁的烈阳已经足够将脚下的每一步都“烤”成煎熬,但有一群勇敢的人偏要反复踏入这片热浪。作为女A队尖兵,李士萍始终处在风暴中心。选拔赛的每次领跑,战术板上的核心位置,都让身上的肩甲愈发沉重,组委会特制的补给计划、老沙们“一对一”护航,队友们的关注都在无声诉说着对她在赛场上超常表现的期待。可命运总爱在关键时刻留白。当第一天的骄阳将脚下的砂砾晒得发烫,GPS定位器在疯狂震动,在冲过第一天终点时她已出现中暑症状。面对突发状况,电子科大的沙11队伍严格执行赛事安全准则,秉持着敬畏生命的原则迅速调整作战计划,全体队员不再强求冲刺成绩,转而采取保守战术,将安全完赛作为首要目标。最后,她们止步前十,第十一名的遗憾,终究成为悬在沙11星空下的未解方程式。有些战役注定没有完美的结局,但战壕里传递的体温,永远滚烫如初。


“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为团队甚至是个人,在细节上准备不够充分,魔鬼藏在细节里,也败在了细节里;人生唯一的A没有发挥好,团队对于队员是有包容和容错的,于个人而言有且仅有一次,是没有彩排的,可能这种遗憾就是机会的不可弥补性。”她回忆起沙11时说到。但遗憾已经发生,而三天鏖战淬炼出的革命情谊,比完赛奖牌更珍贵,沙友情怀融入了涌动的血脉里。在月光下分享参赛心情,在沙丘顶端互相推举,在冲线瞬间用嘶吼为彼此加冕。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羁绊,早已渗透到往后的岁月,成为职场无法复制的温情坐标。



就是怀揣着这样的不甘,还有对沙赛的情怀,在学校备战沙13时她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被组委会推荐担任沙13的领队。“我认为领队就是可盐可甜兹母严父的兼备体”,在她看来,领队是团队集组织者、安全保障者、指导者、激励者以及对外沟通者于一身的多面手。在赛事筹备阶段,领队需要像一位严谨的组织者,负责团队的整体管理和协调,确保每位参赛者都按照赛事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而在赛事进行中,领队则化身为安全守护者,时刻关注队员的安全状况,制定周全的应急计划,以应对沙漠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这次,她又一次毅然踏上了沙13的征途。这对她来说是重复的旅途,是弥补遗憾的征程,更是一场与战友共赴的朝圣。


蓄势蝶变,从“新”出发

从一线队员到团队领队的转变,犹如从单兵作战到运筹帷幄的跨越。当身份完成这场“战术升级”,肩上的责任已不再是单纯的自我突破——既要传承老沙们积淀的经验体系,又要在传承中注入创新基因。这支队伍就像等待雕琢的璞玉,而领队正是执起刻刀的总设计师。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全局统筹:队员选拔要精准,既要考察体能数据,更要捕捉精神韧性;训练计划需高效和谐;后勤保障则要全面稳定。熟悉每位队员的性格,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总结过往比赛中中踩过的坑,尽量避免犯重复的错误。如何回应学校的期待,如何顶住队员伤病的压力,如何沟通外部赞助……每当遇到困难时,领队都必须是那个托住整个团队的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赛事筹备,而是将46名队员编织成命运共同体的系统工程。




“我理解的沙赛是一个无报酬的从0-1的创业团队”,因为有学校以全方位生态托举这份热爱:入学时的赛事宣讲点燃火种,开学健康跑筛选种子选手,MBA第二课堂提供理论武装,这种体系化支持如同创业孵化器,让沙赛基因深入每个求学者血脉,为沙赛的动员提供了很大助力。

在沙赛的征程中,沙13相较以往有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训练体系的优化上,更深入到团队互动与凝聚力培养的每一个细节。回溯沙13前期,训练周期的制定更多依赖过往经验,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而沙13开启后,团队引入了更为科学、精细的训练模式。队伍依据队员阶段性测试水平,对训练课表进行动态调整,合理安排训练强度与休息时间。这种调整紧密贴合队员实际训练水平,让每一次训练都能精准发力,队员们不再受制于固定刻板的训练节奏,而是在科学规划下,以最佳状态迎接每一次挑战。另外,队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在沙13阶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以往虽有分享环节,但形式与频率相对有限。如今,沙13团队每到非成都的训练区域,或是每经过一个月至两个月的训练周期,便会精心组织聚餐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队员们敞开心扉,分享加入沙赛训练以来的心路历程与成长变化。无论是训练中的汗水与坚持,还是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都成为大家交流的话题。 而在训练阶段选拔结束后,总结与分享更是成为重要环节。队员们会认真回顾这一阶段的训练成果,剖析自身进步与不足。进步之处,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不足之处,是努力改进的方向。同时,大家还会分享个人未来规划,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 此外,专设的老沙友答疑环节也为队员们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无论是心理上的压力困扰、训练中的技术难题,还是物质方面的需求,队员们都可以在线上或线下的答疑活动中畅所欲言。 沙13的这些变化,让团队氛围愈发浓郁。队员们深刻意识到,自己并非独自在战斗,而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前行。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回应,组织目标清晰明确,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沙赛目标全力以赴。




最终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分组训练,及竞技选拔,团队成员的信任和默契悄然生长,信任的根基在龙泉山道、操场跑道、分组对抗中蔓延开来,那些互相托举的瞬间,比任何战术板都动人——有人带着髂胫束伤痛走完最后一圈,有人默默协调家庭时间参与集训,虽大多数队员和老沙都不善言辞,但他们用沉默的坚持构筑起最坚实的后盾,无声的支持和托举着沙13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时光雕琢旧梦,岁月酝酿锐变

终于,电子科大沙13代表队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斩获了第三名的佳绩,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自沙5参赛以来的历史最佳纪录,更让整个团队沉浸在自我成就被充分肯定的喜悦之中。




赛后归途,学校以极高的规格迎接了这些凯旋的勇士。院领导、院长、主任以及众多老师组成的庞大迎接队伍,在成都东站守候已久,为每一位队员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与拥抱。这一史无前例的盛况,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重视与关怀。直播镜头下,队员们的亲友们纷纷截屏记录,共同见证这份荣耀时刻。回想起过去一年多的艰苦训练,那些汗水与泪水、欢笑与坚持,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尽的释怀与肯定,让人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对于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而言,这次经历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与蜕变。他们不仅收获了荣誉与掌声,更在自我挑战中实现了价值;对于李士萍来说,从沙11的女A到沙13的领队,她弥补了沙11的遗憾和不甘,变得更加坚韧且更能坚持,这份成就感成为她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两次参赛的宝贵经历,让她对团队与组织的内涵有了更为透彻的领悟。如今,她学会了以宏观的视角审视问题,不再局限于局部的得失。在团队合作的舞台上,她将团队的整体利益置于重要位置,深刻理解到个人成就与团队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她努力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道路上,为团队的前进添砖加瓦,探寻着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微妙平衡。面对挑战与变化,她变得更加从容坦然,决策时也愈发坚定果敢,这份成长让她在未来的道路上充满自信。

对于即将踏上沙14征程的队员们,她满怀深情地寄语大家:珍惜有且唯一的一次机会,在安全的前提下,尝试突破自己的拼尽全力,享受比赛,不留遗憾。同时,她也提醒大家,这一年的备赛时光,或许会带来身体、健康以及个人成长的蜕变,可能会让大家养成积极自律的生活习惯,学会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望向未来,她心中怀揣着无限憧憬,计划投身于更多赛事活动,渴望在不同的赛场上体验别样的精彩。同时,她也期待能够参与团队管理工作,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当下,她正积极协助院校筹备沙14赛事,同时精心规划着端午节的新疆挑战赛,期待着在边疆的壮丽风景中留下自己的足迹。除此之外,她还在为其他赛事做着充分准备,跑步这项曾用于解压的运动,已然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融入了日常的点点滴滴。至此,沙赛于她,是体验,是成长,也是回忆。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