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对于开学典礼和Orientation的repo中,很多同学都提到了传承人超强的执行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大为震撼。
传承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传承人?来看看这期传承人专访吧~
先来认识一下接受本期采访的几位学长学姐~

我是2021级复旦MBA校友,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深耕汽车材料领域,目前就职于3M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大客户管理工作。
在复旦管院攻读MBA期间,我有幸入选了科创青干营第一期、参与iLab咨询项目、MIT GIP游学,以及俱乐部和论坛等活动,收获丰富。个人性格ENFJ,闲暇时偏好居家,不热衷陌生社交,更享受与三五好友深度交流。

我是2024级复旦MBA的陈婷,是一名主攻民商事实务的执业律师,日常工作是为各顾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设立、合规、治理乃至破产)法律支持。我的MBTI是INTJ,所以“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工作的时候我会看书、绘画、做饭、滑雪……总之一定要有足够多独处的时间,才能让我“充电完成”。

我是2016级复旦MBA的李鸣,我想从三方面简单介绍下自己:
职业:管理咨询从业者,擅长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数字化转型、ERP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等。复旦MBA的平台成为我职业发展最坚固的盔甲。
性格:水瓶座和ENFP深度结合,对人和事有着强烈共情。我会用我的热情去感染身边的人,我相信人就是万物的尺度。
爱好:健身,虽然身材还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另外旅游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选项,尤其大海,我觉得大海可以包容我的一切不安和躁念。

我是2015级复旦MBA的周江虹(图左),江湖人称“杰西卡”。以下是关于我的一些简介:
高科技制造业中国区HR负责人;
CCF职业教练联盟认证教练;
复旦MBA TandC俱乐部创始联席主席;
MBTI:从ISTJ变为了INFP;
兴趣:陪娃、做旅行攻略、目前在学习演讲以及德语。

我是2019级复旦MBA的金文标,这是我的简介:
10年传统媒体工作经验;
10年互联网工作经验;
现快消品外企电商从业者;
ENFP快乐小狗;
爱好话剧电影旅行。

我是2024级复旦MBA在读的仇浩,常驻苏州,毕业后一直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作,干过研发、项目,目前负责销售,平时喜欢跑步、羽毛球、摄影、单车等运动,是ESTJ。

我是2017级复旦MBA的陈实,大家都叫我CS。我在一家本地银行负责创新业务,是ENFP(也可以为工作或者学校活动J起来),爱好狼人杀。
Q:是什么契机让你决定成为传承人?

我是研二的时候第一次有机会成为传承人。刚开始主要是因为想体验下作为一名传承人,到底要做什么事情、以及会有怎样的体验,完全是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参加的。现在想来,其实也是冥冥之中受到了聚劲精神的感召,一步步加入并融入这个团队,践行利他主义!
沈闽超,2021级复旦MBA

2024级入学的时候,我作为新生沉浸式地体验了Ori。当时活动的体验感特别好,我也非常好奇这么庞大的活动背后是怎样策划完成的,一直念念不忘,所以今年收到传承人报名的邮件后,毫不犹豫地投了申请。
陈婷,2024级复旦MBA

在我入学那一年,Orientation像是一个巨大的魔力球,带着我沉浸式体验一个又一个项目,引发一个又一个思考。
我记得当年在Ori还没结束,我就跑去和我们班的方阵长说:“林芝学姐,明年我也要做方阵长!”她的具体回答已模糊,但那个或许藏着感动与期许的笑容,我至今清晰记得。
这小小的承诺,成了我一直坚持下去每年都来做传承人的理由:因为感谢,我成为了她;因为感谢,很多人也成为了我。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李鸣,2016级复旦MBA

2015年夏天的Ori,带组教练陈洁、陈子奇的真诚恳切,让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复旦夜话”项目,触动我们组每一个成员的内心深处。从此“萌友堂”小组深度链接,成为胜似家人的挚友,友情至今鲜活。那时,我就默默许下了第二年要身披“黑色战袍”的心愿。
周江虹,2015级复旦MBA
一开始的时候纯粹是因为新奇,觉得学校的所有项目有机会都想参与一下,因此在2021年报名了传承人。在跟着学长学姐们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和运作机制时,认识了诸如万黎黎学姐这样有着多年经验的“老黑”,也了解到整个项目绝非一人之功,是台前幕后100多号传承人和老师奋战无数个日日夜夜、在日常工作之余无私奉献的结晶。
再然后是2023年,有一个项目叫3F聆听,这是一个通过引导新生学会聆听的方法从而感悟自己表达沟通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第一次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力量,体会到了最好的学习就是传授,也第一次对自己有了“教育者”的定位。自此之后的每一年,我都会带着自己是一个“教育者”的认知来参加Ori,以“教育者”的身份审视自己要求自己,这样的要求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有了很多的成就和进步。
金文标,2019级复旦MBA

我2024年参加了Ori,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传承人在组织这个活动中的付出——能这么完美的交付,就能够想象这个团队及其强大的内核。同时我也得知,我们自己的带班传承人,连续很多年在做传承人,也给我带来很多的感动。我在当时就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在2025年我也要做一次传承人,来感受这个组织的魅力。
仇浩,2024级复旦MBA

作为新生参加2017年的Orientation时,闭营仪式上我被学长学姐们的那句"若要谢我,请成为我"激励。Ori让我照见自己,用最小的成本,去收获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需要付出重大代价才可以习得的经验和教训。这么好的Ori,我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体验到~
今年我也欣喜地发现,以前带的班级同学,有很多也成为了传承人,这是真正的传承!
陈实,2017级复旦MBA
Q:分享一下你首次或多次作为传承人组织Orientation的感受。
我以前的传承人经验都是集中在前台,更多是在班级做交付。今年是第一次做后台并担任总指挥这个角色,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在这个后台岗位,我了解了每一个传承人各自在做什么,让我有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复旦MBA的Orientation。
和以前相比,今年更多是在统筹角色上考虑全局的安排:作为统筹者了解到了对大局的平衡和考量,并更多地思考我们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到底想要让新生有怎样的一个体验?
我觉得这个视角的转变,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从执行者变成了统筹者,是一次全新的历练,对我的工作也很有启发。
沈闽超,2021级复旦MBA
今年是我第一次做传承人,是在后台做宣传工作。今年我才知道原来传承人有这么多不同的分工、这么多人在幕后默默奉献。这跟去年我的新生视角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我只接触到进班的交付组传承人。
原本只想着再体验一次Ori,但成为传承人以后才慢慢清楚,“黑衣人”是应该要隐于“黑夜”,要为新生创造舞台、提供舞台的。这个过程有无数快乐、收获,但也有很多我没想过的困难、坎坷。
在突破这些难关的过程中,除了感谢今年的传承人伙伴外,我也无数次想感谢2024年的传承人们,感谢他们去年给我们留下的非常深刻、有趣的记忆。

陈婷,2024级复旦MBA
我是第9次以传承人身份参与到Orientation。
今年我从启动团队筹备到指挥团队协同,身兼多职,契合今年“敏捷交付”的概念。
我们今年提出了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的设计理念,也是希望传承人可以在照顾好工作家庭的同时能用项目制的方式更好地去交付Orientation。
与往年相比,虽然项目交付内容变化不大,但是在不同的项目阶段融合不同的项目团队,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更为宝贵的经验。

李鸣,2016级复旦MBA
很荣幸已经是“十年陈”的“老黑”啦,每年都能感受到Ori的新意和团队的活力。今年组织架构更敏捷,让传承人可以兼顾暑期的课程与海外交流活动,用更灵动的方式加入筹备工作。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今年Ori吸引了不少新生力量,传承人中将近半数是第一次加入筹备团队。他们发挥创意、展露才华,让拥有26年辉煌历史的Ori项目展露新面貌。项目组老师非常贴心地在紧凑的节奏中安排了面向全体传承人的赋能课程,好评如潮。
希望传承人这个生态社群未来拥有更多学习成长机遇。

周江虹,2015级复旦MBA
今年是我第五次作为传承人参与活动了。从一开始的Ori和传承人价值的探讨到后续总线策划的对焦;从初期的养成计划到最后2天1夜交付和宣传工作的展开,今年是有史以来我参与最深度的一年。
和往年整体感受最大的不同在于,今年的敏捷型组织形态。
在学院生态型组织的框架下, 今年的传承人采用敏捷型项目制的组织形态开展项目,过程中经常看到很多小伙伴都是身兼数职。这种形式让很多小伙伴能够同时了解前台交付和后台筹备的双重职能,也能够更好地为新生及Ori项目进行规划统筹。

金文标,2019级复旦MBA
我今年第一次做传承人,是在后台做运营工作。当我得知我会是总运营的一员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感动。
压力来源于第一次做就要负责很多的事项。运营是一个累活,需要负责活动整个流程中的物料、餐食、场地、酒店、车辆等安排,有点差错就会影响活动的交付,所以压力很大。同时也很感动,因为学院对于我的信任。能够让全流程顺利展开,让新生和传承人们感受不到运营组的存在,就是我们工作的成功。
去年作为新生我更多是感动,今年作为传承人我更多的感受是担当。

仇浩,2024级复旦MBA
我今年是第7次参与Orientation的筹备和交付,负责班级见面会的整体设计以及两天一夜新生班级线的项目落地。5个月筹备期,从总线策划到项目测试,从交付培训到实际项目呈现,在无数个线上线下开会的夜晚,我和战友们有了更深的链接,也收获了个人成长。
作为传承人的8年间,我既做过后台筹备(2018年负责运营,今年负责策划),也参与过六届前台交付,当过班董、传承人长、教练。
很庆幸每年都有一群小伙伴在一起并肩作战,这群人每年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对于项目细节的精心准备,策划打磨项目任务书和物资设计,运营保障千人的衣食住行,交付反复演练推敲项目执行,只为了新生有更好的体验。

陈实,2017级复旦MBA
Q:在你看来,传承人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拥抱变化,有韧性,并充满奉献精神的一群人。

沈闽超,2021级复旦MBA
在我心里,传承人就是夜空恒久闪烁的星辰——不喧哗,用最温柔的亮光给新生指引;不居功,用无声的奉献编织一片属于理想和信念的璀璨星空。
很多传承人在自己的领域其实已经符合世俗对“成功”的定义,他们本身就不需要通过传承人来证明什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家还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一年又一年地把走过路、有过的经验、踩过的坑毫无保留地分享,这样的他们像北极星,始终在那里用自己的光辉给新传承人和新生定位前行的坐标。
也有很多传承人是肉眼看不见的暗星,在后台默默奉献,不问掌声,只问初心。
天上很少只有一颗星星,传承人也不是孤星,大家互相照亮,彼此成就,相互支持。大家都相信,星星要聚在一起才会耀眼。所以今天被照亮的人明日又照亮他人,聚劲精神就这样一届又一届地传递下去。
这就是我心里的传承人和聚劲精神: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光是短暂一瞬。所有传承人和新生彼此照耀,彼此成就,最终汇成一条永恒的星河。
陈婷,2024级复旦MBA
我们启动团队今年5月就有概括道,聚劲传承人队伍是一支有风度、有温度、有态度、有高度、有力度的队伍。因为对彼此价值观的认同,我们能走到一起,也能走得更远。
李鸣,2016级复旦MBA
传承人是敏于学习、乐于助人、主动担当、多元包容的群体。
他们积极进取,灵活运用专业技能为Ori做出独特贡献;他们不计得失,以无私奉献精神支持他人成长;他们主动承担责任,无论任务有多繁重多紧急,都冲锋在前;同时他们心态开放、接纳包容,以自己饱满的能量凝聚人心、鼓舞团队。
致知于行、修己达人的传承人团队,让聚劲精神薪火相传。
周江虹,2015级复旦MBA
传承人是一个舍弃自我经验只求最佳新生体验的群体;是一个为了最好的交付质量让步自己生活质量的群体。
传承人有时候比起新生更像新生,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要以新生的视角来看”;传承人有时候又很像一年四季,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花谢又花开。
就像聚劲宣言说的,这群人“强调勤勉、敬业与执着;珍视团结、沟通与互动”只为完成一次次和新生的“携手相约”。
金文标,2019级复旦MBA
传承人是一个神奇的组织。大家自发报名、无偿参与,贡献了至少整整两个月的周末的时间,就是为了Ori的薪火传承。
这是一支由强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富含包容、奉献、牺牲精神的人集合在一起的团队。
仇浩,2024级复旦MBA
传承人是一个能量很高很靠谱的群体,一起追逐星辰,一起脚踏实地。
我们对于新生而言是复旦MBA生活最初的灯塔,我们不必被看见,但我们发出的光亮能带来价值,就够了~
陈实,2017级复旦MBA
最后,再来看看传承人们“后劲很足”的朋友圈吧~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