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经济与金融的CEO,不是好的管理者——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建勋教授采访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严珮钰    责任编辑:刘柳    09/04/2017

3340


      【中国MBA教育网讯】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首席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建勋教授是经济金融方面的专家,他不仅在学术领域颇有建树,还时常在《人民日报》《文汇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设立专栏,为中国经济发声。8月25日,中国MBA教育网有幸采访到石建勋教授,他认为,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MBA教育不再局限于经营和管理,而是要培养出具有经济与金融宏观战略眼光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石建勋教授直指:“ 不懂经济与金融的CEO,不是好的管理者。”


 9.4tongjishi1.jpg


MBA教育为何要重视经济与金融?


抓住经济发展大势,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期间发表讲话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由此可见,金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对此,石建勋教授从多个角度对金融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从国际看,金融已经突破经济工具的角色定位,成为现代国家治理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金融手段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维护经济与金融强权的手段;从国内看,金融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的调节利益的媒介中枢,用对、用活、用好金融手段,是治国理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金融手段治国理政。事实上,金融手段对于公司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石教授表示,“从前的CEO只着眼于单纯的企业管理,而现代的CEO则要求更加注重对经营环境认知和大趋势的把握,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要持续优化或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并吸引更多的投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盘活所有资源,把公司做大做强。“石教授坦言,“没有好的经济眼光,就很难制定好的宏观战略,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看清并抓住经济金融发展大势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既然金融如此重要,那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体系发展如何?和发达国家又有怎么样的差距呢?如果仅从数据出发,当前中国的一些金融资产规模指标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这是好的方面,但石建勋教授也指出了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坦率地讲,我国的金融竞争力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金融现状是‘大而不强’,金融体系的安全性、有效性、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大众需求的满足程度,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相比存在较多不足,其中经济生活中“脱实向虚”的风险苗头不容小觑。”


      鉴于我国金融发展现状,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出了两大信号,将金融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一是让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二是防控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当今时代,金融已深深融入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一个人要防止生病,增强自身抵抗力是关键。同样,要维护金融安全,从根本上说,需要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增强金融体系抵御外部冲击的实力。”石建勋教授认为,金融体系改革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阶段,据石建勋教授介绍,今年7月份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这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努力消除监管套利,全面实现监管无死角、无盲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这一部署,未来中国必须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对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信用、人才和政治保障,创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无疑对金融从业工作者以及通过学习MBA转行金融界的人而言是鼓舞人心的消息。石教授指出“规范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的金融环境对从业者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MBA项目学习规范化和体系化的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此时就显得非常必要,能够使自己受益终生。


9.4tongjishi1-2.jpg


“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济人济事济天下”,职业规划与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


      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历史关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成为了开辟全球增长新动力、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共享共赢新模式的重大创新之举。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几十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国际产能合作也大为拓展,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代表新型国际金融合作的机构在众多国家支持下也得以巩固与发展。


      上海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物理空间的交会点,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国际中心城市功能优势及人才、资金和信息等集聚优势。在国家这一对外开放的长期整体布局中,上海需要全面识别“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在积极推动国家倡议落地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上海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石建勋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找准新定位和新内涵。未来3到5年,上海自贸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与“一带一路”建设、金砖银行落地和运行等一起,构建起上海金融对外开放新的发展格局。鉴于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的方向和功能定位首先应该是服务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全球人民币中心)、服务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国际金融中心。


      其次,要加快构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全球融资体系。上海要充分发挥自贸区金融创新优势,在自贸区内打造方便快捷的跨境融资平台,从全球金融市场,把各种机会、各个领域、各个客户聚合起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不同类型资金,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资金需求。


      新的挑战带来的是新的机遇,不论是对于上海,还是身处上海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济经管MBA学员。石教授介绍称,通过同济MBA项目的教学和实践,拥有了宏观经济眼光的学生把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国家以及上海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需要大批量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另一方面,这些掌握了经济金融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了经济健康、可持续成长,亦如同济校训所言——“济人济事济天下”。


9.4tongjishi1-3.jpg


经济金融深度透析,同济MBA学子实践真知


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实践能力,校友导师齐助力


      那么,同济经管学院MBA项目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学生的金融知识和经济眼光的呢?石教授告诉记者,首先是夯实经济与金融基础知识。同济MBA项目开设了以期货投资、金融市场、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投资学等为代表的大量与经济金融相关的课程,除此之外,同济MBA项目还设有丰富的选修课,可供同学们自行选择、进一步深化学习。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同济MBA项目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也十分契合这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严谨、求实”的实干精神,而石教授《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课程则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典型代表。其在MBA课程教授上,十分注重实际并购案例的经验与分享,并会不定期邀请同学、校友、其他导师通过课堂或是论坛的形式进行自身经历的企业并购案例经验分享。除此之外,学生们还会有前往证监会实习以及国外考察的机会,真正在实践中掌握、巩固理论知识。


      石建勋教授介绍,同济MBA项目具有特色鲜明的院校优势:一、双导师制。即除了原本的导师之外,学院会根据部分学生需求选配校友导师,校友之间的强强联系及联合也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职业发展夯实基础;二、企业合作。基于强大的校友背景及专家学者团队,同济MBA项目与众多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参访、高管讲座、项目实践、实习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三、国际化视野培育。同济MBA项目已与全球众多院校合作,如2010年开设的同济-凯斯西储MBA/金融硕士双学位项目,每年夏天都会有大批学员获得前往美国考察游学的学习机会。


      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当下,需要更多拥有宏观战略眼光的人才,认清和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复兴培养大批有用人才。同济经管学院MBA项目学子正是在一批业界专家学者的培育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洞悉世界金融形态之下,掌握企业自身发展命脉,逐渐成长为拥有经济眼光和战略高度的优秀管理人才,实现优秀企业经理人成长目标。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读“互联网+金融”——专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阮青松教授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施建刚: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促使土地管理和住房制度改革落地生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