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到底是为了纪念什么?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王晓丽    11/23/2017

12438


image.png


      【中国MBA教育网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也就是今天!又一个节日被商家瞄上,吸引人纷纷剁手。很多人对感恩节一无所知,却前呼后拥着过感恩节。感恩节究竟由何而来?也许很多人只在乎节日的氛围,和火鸡的味道,并不关心节日的来源。今天我们一起追溯下历史,更真实地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和真义。


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起源。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当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处女地时,位于大西洋彼岸的英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不堪忍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选择了出走。他们希望寻找一个信仰自由之邦,维持按照自己的方式信奉上帝的权力。刚被哥伦布发现不久的「新大陆」—— 美洲成为他们的首选。那里不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而且很多地方还是未开发之地,没有国王,没有议会,也没有宗教审判。 


      1620年9月,清教徒的著名领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登上了名为「五月花号」的帆船。经过近两个月的海上颠簸,他们凭着信仰与勇气终于看见了陆地。途中仅有一人不幸死亡,但诞生了一个新生儿,这使得到达美洲的人数仍然是102人。


image.png


      上岸前,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讨论着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的问题,究竟依靠什么:领袖的权威?军队的威力?还是国王的恩赐?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团体,他们决定共同签署一份公约,这份公约是新大陆移民重要的政治性契约,后世称——《五月花号公约》。


image.png

image.png


      美利坚国家诞生的第一份政治性契约《The Mayflower Compact》。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它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根本原因。


感恩上帝



      在签署完《五月花号公约》后,帆船内全员102人便开始登陆普罗温斯顿港。按照古老的航海传统,移民们首先登上了一块高耸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号上礼炮轰鸣,人声鼎沸,共同庆祝新生活的开始。这块礁石后来被称为「普利茅斯石」  ,成为北美洲新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的历史见证。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饥寒交迫,最后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为感谢印第安人,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感恩节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感恩节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上帝的感恩,当清教徒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得到祝福的时候,他们没有忘记这是神的恩典,这是神的眷顾,所以特别的为了献上感谢而有了感恩节。


      感恩节作为美国一年一度的全国性节日,是从1863年10月3日,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做了“感恩节宣言”后开始的。到了1941年,国会议案把感恩节日期改为11月第四个星期四。现今,感恩节已经成为一个普世性的节日。


感恩节的习俗


      吃火鸡:感恩节的食品极富传统色彩。每逢感恩节,美国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鸡可吃。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欧洲移民到美洲后,觉得火鸡的外观与土耳其「T身黑头红」的服装特色很相像,于是叫它们为「Turkey」。


      送食物: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满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


      置餐桌:感恩节餐桌的布置也很有特色。通常餐桌上会放上一个大南瓜,周围堆放些苹果、玉米和干果。有时人们还把苹果或南瓜掏空,中间放满去壳的干果或者点燃蜡烛。感恩节的聚餐是甜美的,人们边吃边愉快地回忆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蜡烛燃尽。


      做游戏:感恩节宴会后,有些家庭还常常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玉米游戏,蔓越桔竞赛,跳舞比赛等。很多传统的庆祝方式,一直延续至今。除去这些活动外,有些家庭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驱车到乡间去郊游,或一家人坐飞机出去旅行。


image.png


最重要的事!


      感恩节,最重要的——常常喜乐,凡事感恩!

      向上帝感恩,向家人感恩,向老师感恩,向朋友感恩......

      2017年接近尾声,是时候安静数算这一年,为不同的境遇献上感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