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A教育网】巨变时代对每一个企业都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数字化、智能化又加剧了变化本身,我们如何认识今天所处的环境?
10月9日晚19点,新华都商学院MBA公开课盛大开讲。本次课堂特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陈春花教授以“共生成长,为未来赋能”为主题进行精彩内容分享,同时通过中国MBA教育网进行线上直播授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王宽诚讲席教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陈春花教授
我们该如何理解所处的环境?
在互联网带来全新变革的商业环境中,互通互联使各类组织同处在一个庞大的空间中,并伴随网状协同逻辑不断演绎、扩散,社会、企业与个人所处的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作为管理者与经营者,应该关心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寻求机会,并不是预估与评判最终的结果。 数字化带来市场的机会的来源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流量是最有价值的,拥有了流量就相当于拥有了市场。但今天的市场处于互联网的下半场,当今真实的市场并不再需要流量做构成,而必须产生真正的价值,价值的来源在于不断升级迭代,做更好的服务与产品,让人们更好地感受你所产生的价值。
第二,一切都正在转换为数据。当今时代,数据成为整个社会生产力要素的其中一个重要要素。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数据生产力要素时,意味着企业将会具有更多可能性,行业所有的内涵将被重新调整,这个调整意味着企业将在模式创新和效率改变两个方向上得到机会。
第三,大多数的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创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线电话的普及花费了30年的时间,移动电话用了6年时间,智能手机只用了三年半,说明当今的环境中,现有事物的创新型重组可以很快被大众接受。
第四,深度互动与深度学习。未来将产生无限可能性,要学会人机共生。在很多领域,机器的学习速度比人快,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新领域的产生。
第五,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同。所有成功的企业拥有共同的特征——协作越多,价值提升越多。
第六,联接比拥有更重要。共生的逻辑,不是一个控制和拥有的概念,而是彼此赋能加持、共创价值、共享发展的概念。
第七,所有的颠覆都不是从内部出现的。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一个行业的发展因素更加多方位。电信行业的颠覆来自于无线网络,汽车行业的颠覆来自于特斯拉,相机行业的颠覆来自于手机,银行的颠覆来自于支付宝。时代的变化导致认识改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
第八,可量化、可衡量、可程序化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智能取代。"我到海尔跟张瑞敏交流的时候,他们安排我去参观海尔的智能互联工厂。这就意味着未来可量化、可程序、可衡量的工作一定会被机器人替代。如果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的话,意味着我们更多的创造要被释放出来。”
数字时代的企业发展
互联网蓬勃发展下的企业具有 六大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两大负重致远的挑战,那么,数字化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前行?
战略: 从竞争逻辑到共生逻辑
将获取自我独立价值当做目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共生共创成为时代新主题。数字化的背景下,所有的行业都被重新定义,如何寻找新的机遇。要找到断点,要改变底层认知的战略逻辑框架,即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走向数字化时代的战略选择,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你只需要赋新、跨界和联接就能够做到。”
管理: 由“分”到“合”
“以前的管理讲究分工,但数字化背景下的管理将由分到合。我的管理整体论告诉大家,组织的起点在于顾客。” 第一,经营者的信仰就是创造顾客价值;第二,顾客在哪里,组织边界就在哪里;第三,成本是整体价值的一部分,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第四,人与组织融为一体,管理的核心是激活人;第五,驾驭不确定性,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第六,从个体价值到集合智慧;第七,效率来源于协同,组织管理从“分”转向“合”。
组织:从“管控”走向“赋能”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型企业的最大特点——赋能。因为这些企业的这个特点,很多普通人在该企业中也能达到成功。”当今,对于企业的要求即能否赋能。那么,企业应当避免碎片化与虚假繁忙。同时,工作场景的关键词发生变化,从“命令、权利”转变为“成长的机会、发挥创意、与时代同步”。
打造共生型组织
企业现今还面临着一项巨大的挑战,迎接外部的颠覆。克服这项挑战在于企业能否与他人构建共生型组织。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和跨领域价值网的高效合作组织形态,所形成的网络成员实现了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润共享,进而创造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高水平发展。其分为共生信仰、顾客主义、技术穿透和“无我”领导四重境界。“如果你想真正产生一个共生的生态,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帮助所有跟你相关的企业、相关的人群能够得到价值发展。”
陈春花教授亲笔签名赠书
个人该做什么?
未来是一个选择,不是一个预测,也不是一个判断。 对于未来,不要去预测它,应该认知和理解不确定性。 从技术的视角和机会的视角看待环境的变化,每个人都要做到向内求得力量, 向外连接共生。 个人应该做到以下准备和转变:
第一,建立长期主义价值观。真正能够超越变化的,并不是机会主义者,朴实的价值观永远不会过时。“人生是一场长跑,不存在时间来不及的问题,只有何时起步的问题”无论创业还是职业发展,都要有长期的追求。”
第二,从预测判断转向不断进化。朝着特定的方向,做好调整自己的准备,不断验证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
第三,致力于不可替代性。“我希望大家不要受干扰,不要在意外部怎么说你,你一定要致力于做一个东西——不可被替代。只要踏踏实实的去做这件事情,我认为更多的人会来寻求跟你的合作。”
第四,从固守边界到伙伴开放。这个时代,正转向平台化、云化,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开放、连接与协同。“封闭只有死路一条,不愿意接受变化、挑战、新的合作方式和工作方式就是封闭,和外边交互信息、交互能量是最有力量的。”
第五,构建共生态。“我希望大家建一个生态圈,当你能够把共生态做出来的时候,你就找到了命运共同体,这种集合的智慧帮助我们去解决不确定性。”
第六,做好当下即是未来。不管冷与暖,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把今天做好,把每一步做好。
“希望大家用内在的力量,透过自身的努力去寻求最大的可能性;连接更多的伙伴,透过共生的空间去获得持续的成长性。” 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技能而在于心性。
互动答疑
认知环境变化,全方位企业赋能。在热烈的掌声中,新华都商学院MBA公开课圆满落幕。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