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同成长,献礼祖国70周年华诞】华理商学院专题报道二 沈铁群:为人民服务不是大道理,是做好工作不能丢的心

来源:华理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    11/29/2019

5749


编前语:

因为一代代青年人的奋斗和付出,古老而年轻的中国一次次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而一代代华理商院人,与祖国同行同奋斗,共路共成长,以奋斗之姿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上烙印着一代代华理商院人特色和梦想的美好祝辞。

 

1940年代生的华理商院人

 

1571053942331080352.jpg


       沈铁群,1949年生,中共党员。曾任我院分党委(现为院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学生工作顾问。

  

       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生于希望的起点。

 

       从50年代的抗美援朝,60年代的中苏边境冲突,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到90年代海峡关系的突破,如今的中美贸易战,新中国步履艰辛的每一步,伴随着他成长,也成就了他一生的使命与光荣。

 

       他说:“新中国一路风雨走过的70年,我们这代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我们这代人是很满足的。”

 

       他是沈铁群,曾任我院分党委(现为院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学生工作顾问。他是名副其实的商学院“大管家”,服务商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萌芽与发展。

 

       他说,“为人民服务,是做好工作始终不能丢的一颗心。”

 

壹 

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一生

 

       1949年10月24日,新中国吹响了第一声号角后不久,沈铁群在浙江嘉善西塘出生了。7岁时跟随父亲工作的调动在上海安了新家。1968年,沈铁群在上海读完了文革前最后一届高中。全国上下一片红,1969年4月1日,全国九大召开的当天,沈铁群坐船离开了上海,插队来到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呼玛县生产队。

 

       60年代末期正值中苏关系紧张的特殊时期,沈铁群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组建了民兵队伍奔赴呼玛县的吴八老岛,驻守边疆。“我记得我是69年11月上岛的,直到1972年的7月才从岛上撤离重回生产队里,两年八个月的军营生活我此生难忘。”

 

       背靠大兴安岭,饮着黑龙江的江水,即便是零下40度,沈铁群每天都需要和战友们在冰天雪地里轮流值夜三小时,“站岗时,连睫毛上都是结的霜,回到房间休息时,子弹带、手榴弹、步枪也是不能拆卸的,那时全岛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岛上就像是一个大熔炉,全国的知识青年聚集在了一起,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一起练习投弹射击,那时候,我带了一个班,我们的投弹射击比赛成绩还常常超过部队出身的士兵们,正是这段部队的生活,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组织工作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段经历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好基础。”

 

       1974年,毛主席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沈铁群因各方面表现优异被选拔推荐到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就读化工机械学专业,1977年毕业后留校,直至退休,沈铁群为华东理工大学服务了半生。

 

 1571054022011071031.jpg

 

        90年代,上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部署,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华理商学院应运而生,沈铁群加入新组建的商学院,在这里生根,跟随这里一起壮大。“我这一生的经历都和祖国的发展分不开,不论是离开学校去生产队、去驻守边疆,还是重回校园,以工科身份进入商学院,都与祖国所经历的每一步息息相关,直至现在的退休生活,国家和校院对退休教师的政策补助,学院对70岁以上老师的关怀慰问,都让我深感只有祖国稳定,才有人民的富强繁荣,这70年风风雨雨得来的一切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且珍惜。”


 1571054085298049066.jpg


贰 

为学院成长做好服务的一片丹心

 

       1990年,商学院组建初期,沈铁群从外语学院被调任至商学院。“说实话,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有想法的,9月正式上班之后,商学院的办公条件在一开始的确是很艰苦,院长和我们的教员都挤在一间大办公室,也就三十多年的时光,再看看如今的商学院大楼,先进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办公环境,看着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茁壮成长,我期待着它的未来在新一代商院人的努力拼搏下可以走向强大,朝着一流商学院的目标迈进。”沈铁群坦言,眉间是喜悦,眼里是期待。

 

       沈铁群是商学院名副其实的服务“大管家”,负责过学院的学生工作、分党委工作学院办公室和人事管理工作,也深入学生中间,也精心为学院招徕师资,管理教师队伍,从他的手上,引进了商学院第一批应届博士师资,从他的手上,解决了商学院一众年轻教师入沪的住房问题,切实解决了年轻教师的种种后顾之忧。

 

       在商学院做人事管理工作时,沈铁群为了做好服务,费了心思,做了努力。“商学院发展初期,师资匮乏是其面临的大问题,当时学校政策是,新进教师在入职后,学校会提供安排住房。而我在引进师资上的一个服务原则就是,确保老师在入职前,我就拿到房子钥匙,让新进的老师在走进商学院的第一天就有房子住。”

 

 1571054117557089799.jpg

 

       正是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一颗工作心,沈铁群在统管学生事务、教师引进、职称晋升等方方面面的事务上做了细致、认真的工作。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商学院从引进第一位应届博士开始,迄今的师资队伍中博士学位有123人,占比超80%。

 

       “‘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不是写给人民看的,是写给每一位党员自己看的,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好工作始终不能丢的一颗心。想他人之多想,急他人之所急。”

 

 

1940年代商院人,

与祖国同生同行,

不忘一颗服务心,不灭一片赤诚情。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