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MBA|论坛干货】2020苏大MBA新年论坛精华回顾

来源:苏州大学MBA教育中心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陈浩    01/06/2020

6286


MBAedu-112.JPG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4日,2020年苏州大学MBA新年论坛隆重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来自政、企、研、学界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围绕“全球变局中的区域经济与管理创新”这一主题,共论新形势,共话新格局,共迎新时代。


       MBA新年论坛由东吴商学院主办,旨在加强MBA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加强MBA校友与母校的联系,是提高我校MBA教育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高层次论坛,是提升东吴商学院MBA品牌、丰富MBA教育的有机形式,也是学院增强社会服务的一个优秀平台。



坛致辞




MBAedu-113.JPG


       论坛开篇,由苏州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周高发表致辞。


       他提出,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和内部条件更趋复杂。全球经济形势逆转,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英国脱欧、地缘政治以及多地上演的民粹主义都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从国内看,全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从季度来看,我国经济增速逐季放缓、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月初在京举行,全面总结了我国2019年的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对2020我国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带领大家走过时间线,了解过去,明晰当下,跨越空间,看见世界,明确自己的定位。



主题演讲



1

沈国放:国际新格局特点与中美关系


MBAedu-114.JPG

       沈国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外交部前部长助理;新闻司前司长;外交部前发言人;中国前驻联合国大使。


       沈国放先生认为,当今国际新格局的特点主要是:全球化发展进入新的转变期;中美之间不确定和复杂因素在增加;欧洲持续的动荡局势将影响大国关系的平稳合作和国际关系的走向;美国的政策调整成为影响当前世界和平稳定及国际局势演变的重要因素;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依然持续上升。


       他指出,面对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国际新格局,两个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会改变,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会改变,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不会改变,中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力不会改变。最后,他提出,应对国际格局和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头脑,找准定位,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精准预判并主动出击,通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等战略举措实现发展壮大。



2

周迅宇:以人为本之金融科技


MBAedu-115.JPG

       周迅宇: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刘氏家族金融工程讲席教授,曾任牛津大学野村数理金融讲席教授、野村数理金融中心主任、教授。美国电机与电子工程学会院士(IEEE Fellow)、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院士(SIAM Fellow)。


       周迅宇教授以金融科技、机器人投顾和行为金融学为切入点,提出实现普惠金融、兼容人类行为模式的“服务人性的技术”。周教授以一个个股市实盘案例和统计说明了机器人投顾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以统计数据说明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前景无限。最后,周教授引用麦肯锡的话作为结语:“由于中国中产阶级热爱新技术,‘机器人投顾’和基于大数据的顾问服务模式将迅速崛起。企业如能同时实现快速规模化并运用计算机数据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就有可能迅速实现行业整合。”



3

段进军:苏州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理念创新


MBAedu-116.JPG

       段进军: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段进军教授针对苏州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理念创新,创新性地提出“六个超越、六个启示”,具体是:超越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业化思维,树立差异化、小众化和个性化的后工业化思维;超越单纯的技术创新思维,树立“三螺旋”的综合创新思维;超越单纯的物理空间和实体空间的思维,加快新型的知识空间、网络空间、创客空间等建设;超越传统的“存量经济”的发展理念,建立一种新型“流量经济”发展理念;超越线性纵向的产业链思维,建立一种非线性横向的网络型产业组织新模式;超越封闭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建立跨区域创新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1.突破福特制大规模的生产;2.长三角一体化的本质是市场的一体化;3.处理好大空间与小空间的关系(空间组织变革)、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产业组织变革)、虚与实的关系(苏州选择);4.建立新型的苏沪关系;5.建立扁平化产业组织新形式;6.苏州应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


       段教授激情澎湃的演讲,别具一格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让大家对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充满信心。



4

沈健:把握形势 展望未来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MBAedu-117.JPG

       沈健: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干部培训兼职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商务部高级培训中心、中央统战部苏州培训中心、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苏州广电总台财经顾问兼新闻特约评论员。


       沈健教授素以一针见血地分析当下接地气的民生话题而闻名,此次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沈教授基于两个当前经济的基本判断:即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分析了我国经济的四大优势和2020年的六项重点工作。

最后,沈健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和幽默的语言,重点分析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七大政策亮点:一是稳中求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二是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三是货币政策,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四是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五是城市更新,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六是房地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七是资本市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



5

吴晓梅:资本寒冬下的创新创业


MBAedu-118.JPG

       吴晓梅:顺融资本合伙人,蒲公英孵化器总经理;苏州大学MBA校友;苏州市众创空间协会会长,苏州大学MBA校友会副会长;民革苏州园区三支部副主委,苏州市第十五届青年联合会委员。


       吴晓梅是苏州大学MBA的精英校友,拥有10年风险投资管理经验和十多年企业管理经验。她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一组数据开篇,辅以中国五位资本大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死局,铺垫了中国投资市场面临的资本寒冬。话锋一转,又提出鲜明的观点:无论是资本圈还是创业圈,都将两极分化,创新创业的机会来自科技创新、消费升级。


       随后,吴晓梅给未来的创业者们提出五个建议:接受经济下行的事实;抓住结构性的机会;以赚钱活着为第一目的;务必规范经营;提升融资能力。她提出,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资本市场无关,只有全力以赴,正确面对,保持敏感,才能抓住机会,发展壮大。



6

连治:信任的力量


MBAedu-119.JPG

       连治:苏州大学MBA校友,第五届MBA联合会主席;苏魔客、太野赛联合创始人;亚沙赛苏州大学代表队第一代领队;苏州云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连治作为苏大MBA的传奇校友,联合创办了苏魔客、太野赛等组织和赛事。他认为信任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获得的能力,是可以影响一切的隐含变量。连治以参加亚沙、组织太野赛等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为大家讲述信任在大家不断改变和成长中发挥的力量。他创新提出信任的“五浪四核十三行”,在非正式组织中锻炼的建立、发展、重建信任能力才是真能力。最后表示要继续与同梦想、爱折腾、勤连接、传信任的小伙伴们一起野下去!


       从全球视野到本土关怀,从政经格局到社会民生,从区域发展到理念创新,从知名专家到商院学者,从05级MBA校友到19级MBA新生......此次新年论坛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创新思维的碰撞和激情澎湃的演讲让现场观众们连连称赞,收获颇丰!


MBAedu-120.JPG


       习总书记说:“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 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