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2011年招生简章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综合报道    作者:nana.wu    责任编辑:nana.wu    03/01/2017

1861
    报考条件

    凡具备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者,可参加报考: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从毕业之日到2011年9月1日,下同);

    2、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招生人数

    2011年拟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300人。

    培养方式

    1、全日制MBA项目,学制两年,脱产在校学习,考生可将户口、档案转入对外经贸大学;

    2、在职MBA项目,学制三年,业余时间学习,大致安排在周五晚,周六全天授课;

    3、英文MBA项目,包含全日制和半日制两种学制的学生,统一合班英文教学,大致安排在周五晚,周六全天授课;

    4、国际MBA项目(与留学生MBA联合培养),学制两年,仅面向全日制学生,脱产在校学习,考生可将户口、档案转入对外经贸大学。

    培养费用

    1、全日制MBA项目,两年8.8万元,分两次缴纳;

    2、在职MBA项目,三年8.8万元,分三次缴纳;

    3、英文MBA项目,全日制两年9万元(暂定)分两次缴纳或在职三年9万元(暂定)分三次缴纳;

    4、国际MBA项目,全日制两年9万元(暂定),分两次缴纳。

    报名方式

    网上报名:2010年10月中下旬,考生须在教育部指定网站的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具体时间及安排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现场确认:2010年11月中旬,考生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到对外经贸大学进行现场准考证照片采集。

    考试流程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1、初试

    初试科目:综合能力(满分200分)、英语(满分100分)

    初试方式:统一笔试,参加全国联考

    初试时间:2010年1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参考书目:《MBA、MPA、MPAcc联考大纲》及其辅导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最新版)

    2、复试

    复试科目:政治理论笔试、综合素质面试(含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

    复试方式:对外经贸大学自主命题,实行差额复试

    复试时间:2011年4月(具体时间以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部通知为准)

    学位授予

    MBA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审核批准后,颁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培养流程

    特色培养

    英文MBA项目

    对外经贸大学自2010年9月开设英文MBA项目,旨在培养从事国际工商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项目由中外优秀师资进行全英文教学,招收全日制和在职学生共同组建班级,安排在业余时间学习,全日制学制两年,在职学制三年。

    国际MBA项目(与留学生MBA联合培养)

    [FS:PAGE]    对外经贸大学自2006年1月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MBA (International MBA)项目,该项目面向海外留学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志于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与管理领域里拓展职业生涯的海外工商管理人才。

    自2009年9月,我院试推行MBA项目与IMBA项目对接,即IMBA项目招收部分已被MBA项目录取的全日制中国学员参与培养过程,与留学生共同组建班级进行全英文教学,学制两年。

    校外导师

    对外经贸大学自2007年起推行双导师制度,为学生安排除论文导师之外的校外导师,这些导师来自各行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经验。通过学生与导师双向匹配,结成“师生组”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可进一步丰富MBA教育内容、提供行业或企业的平台从而拓展学员的实践能力。

    班主任、助教制度

    为提高学员的关切度,对外经贸大学MBA项目为每个班级设置班主任,充分了解学员的生活和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为辅助教学管理,对外经贸大学MBA项目特为授课教师配备助教,作为教师、MBA中心、学员之间在学习环节的纽带,辅助开展教学工作。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是MBA中心的重要职能工作之一,定位于在MBA学员和企业之间开展积极的就业与招聘服务以及对学员进行职业发展教育与培训。中心努力创建多层次的职业发展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和有效沟通,创建校企互动、实践、培训、咨询、宣传,帮助MBA学员缔结广阔职业空间,设计精彩人生,开创成功未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