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而生,着眼未来 ——专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新春教授

来源: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王晓丽    11/10/2017

3563


      【中国MBA教育网讯】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有幸入列,管理学院师生备受鼓舞。我们将陆续推送系列专访,邀请师生一起畅谈“双一流”工商管理学科建设。


image.png

李新春


      李新春,德国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4月至2011年3月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联盟与网络、家族企业管理、创业管理。




谈“双一流”建设:时代要求,时势所趋。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作为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是如何看待“双一流”学科建设?您认为此次入选建设名单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有何影响?


      李新春(以下简称“李”): 在“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整个管理学科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机遇。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国经济整体的大转型,朝向互联网+、双创、工业4.0战略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以及新兴行业的发展,都对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工商管理创建“双一流学科”必然要积极应对未来的发展态势,应当在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在引领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责任、有义务作出自己的贡献。商学院首先要明确目标和战略定位,怎样尽快让我们的学科成为国际一流的,具有更高影响力的学科?怎么更好地提高我们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我们未来的重要发展任务。“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向中国一流、世界一流迈进,我校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的行列,是鼓舞人心的。着眼未来,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谈学科核心竞争力:四大支柱,配套联动



      记:您认为中大管院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科优势及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中大管院1984年成立,是国内较早设立的商学院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进入第一方阵的有影响力的商学院。目前,已经通过了国际三大质量认证,在最近几年的教育部评估中获得并列第二的好成绩。这次获批“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要求。


      我个人认为,中大管院发展“双一流学科”要在四大发展支柱建设上下功夫。一是要建设一流的师资、科研平台。所有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怎么培育、发展一流的教师团队和科研团队,在选择一流学生之后如何培养出一流的管理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二是构建一流的行政服务、后勤支持队伍,我认为这是商学院的独特性所在,商学院的行政效率代表着对老师、学生以及校友的关怀和培养,要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为老师和学生服务,使科研人才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三是做好一流的校友工作。需要为校友提供一个终身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怎样服务好校友,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受到高度重视。四是要建立与产业和社会密切的合作与联系,服务于社会和产业,是商学院重要的职责所在。目前,我院在这些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学院,还需要不断努力。



谈国内外差距:正视排名,不惧竞争



      记:您有很多境外的学习工作经历,请问您认为中大管院和世界顶尖商学院的差距在哪里?


      李: 建设“双一流”不是说我们已经是一流了,而是我们正在往一流的方向迈进。管理学院在改革开放初期创立,至今不过30多年,三十多年的历史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必须承认,我们与国际顶尖商学院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必须要认识到这一差距并积极应对创新发展,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一流。至于排名都是动态的,要客观看待这些指标,排名可以使我们的努力有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踏实做事。


      如果与过去十年相比,我们确实有了很大进步,但肯定还有不足。学院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一样的,要随时保持危机感,面对挑战和问题才能不断地超越。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商学院发展不过三四十年的历史,与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相比,我们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面对未来,我们要有更高的视野,要有整体的战略布局,创新的思路,再去推动实施。定位要站得高,但措施要具体化,集中资源发挥优势。


      记:那么,您认为中大管院工商管理学科和国内其他院校的同学科比较,我们的特点和不足在哪里?


      李:中大管院是在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因此,也有着其深深的烙印。如果说管理学院的特色,我认为有几点,一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管理学院创立伊始就得到香港何氏基金委会和霍英东基金会的支持,派送老师到国外交流学习、引进人才。三十多年来,已与国外众多的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老师学生交流关系,国外引进的教师占到学院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但同时,我们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与创业、第三产业发展、以及消费者与品牌战略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研究和教学走在全国前面,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二是注重对创新创业管理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是学院多年以来一直倡导的使命之一,我们的创新创业研究和教学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学院的重要学科支撑和服务社会的平台。在创业教育方面,中大管理学院的创业学院双学位努力在推动一批学生做创业实践,也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谈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四大素质,情怀引领



      记:您对企业管理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培育了非常多的管理人才,那在您看来高素质管理人才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对于现代大学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培养学生不仅仅是给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服务社会的素质和能力。我认为高素质的人才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四方面的素质。


      一是学习能力。高校应当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在大学学习之后厌恶学习了,那学校教育就是失败的。大学应当做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我认为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是知识结构方面,高素质人才应当同时具备国际的眼光和本土的关注。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全球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国际视野,我们就是井底之蛙,无法融入全球化的时代。但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和了解中国的国情、制度和文化传统,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是创新创业精神。创新不等于搞研究,创业也不等于开办企业,而是意味着不唯上、不唯外、不唯权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一味因循守旧,社会就丧失了进步的动力。另外,创新创业精神也倡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行动能力。


      四是社会责任感。这个时代不缺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缺的是关注国家、社会以及关注他人的人。我们培养的人才需要有责任和担当,热爱社会,热爱他人,乐于奉献,承担社会责任。


1510300356718619.png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