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同成长,献礼祖国70周年华诞】华理商学院专题报道四 刘显珊:不断学习是一件最好的事情

来源:华理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    11/29/2019

4924


编前语:


因为一代代青年人的奋斗和付出,古老而年轻的中国一次次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而一代代华理商院人,与祖国同行同奋斗,共路共成长,以奋斗之姿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上烙印着一代代华理商院人特色和梦想的美好祝辞。


1970年代生的华理商院人

1572500959270008710.jpg


       刘显珊。1979年生。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副主任、MEM(工程管理硕士)项目部主任。



       2009年,刘显珊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EMBA项目部,拓疆辟土;2016年,刘显珊接任了MEM(工程管理硕士)项目部,拓疆辟土。她笑着说,不知不觉在商学院工作了十年了,历经了两个项目的初创期,有着更多的价值空间,让我不断地保持学习,这是一件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壹 

从EMBA到MEM:两度初创、实现价值



        2009年9月,刘显珊加入了第二批拿到EMBA办学资格,刚刚成立的EMBA项目部。“项目初创期,一没生源,二没经验,项目部当时的七八位同事,大家都不是做教育出身的,加上EMBA项目又是新办的,没有工作方向是我们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刘显珊回忆道,“但是一切从零开始做,虽然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所有的成果都让我觉得很踏实,是靠大家努力来的。”


       加入项目开始,刘显珊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积累,“大范围地学习同行的经验和做法,并且将这种学习日渐养成了一种工作习惯,无论何时何地,都关注着同行的做法。”说话温柔,慢条斯理的刘显珊,在工作这件事上,总是时刻准备着,最快回应着。


       2011年,是华理EMBA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渐渐地,我们摸索出了华理EMBA的品牌定位,我们聚焦在了行业特色班上,尤其是在我们的化工班方面作了很多市场化的开拓工作。”刘显珊和EMBA的同事大规模地在石化行业做了铺垫,从行业协会到石化企业,从学届专家到企业权威,“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和石化相关的市场机会,那时,看着似乎是做一件和招生不直接相关的事情,实际上是在为华理EMBA的品牌做市场积淀。”而时至今日,EMBA当时积累的石化行业资源和人脉,对现在学院很多活动和项目都有用。


       酒香不怕巷子深,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拿到了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新晋综合排名第一名,2012年,华理EMBA在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中排名前十,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知名度EMBA院校。


       2016年,刘显珊被调任到也是刚获批不久的工程管理硕士(MEM)担任项目主任。“对我而言,内心是忐忑的,从做EMBA的招生、品牌推广到独自承担一个项目,从一个运作成熟的部门到一个又需要重新‘拓荒’的部门,工作的思路需要转换,挑战也很大。”面对困难总是很乐观的刘显珊接受了这一挑战。


       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刘显珊对MEM项目的目标、市场定位、课程标准等方方面面作了全面的梳理,她对项目的发展思路清晰明了——先“强”后“大”,缺一不可。“强”就是明确的定位和标杆特色,“大”就是可观的招生规模。从初期的一个班30名学员,到2019年4个班165位学员。“我们就是要树立标杆,争做前三。从规模效益以及学生满意度上来看,我们做到了,未来还将继续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还是她那柔美的嗓音,却是无比的坚定。


      两度初创,两度拓荒,创的是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项目的丰富发展,拓的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持续价值。


贰 

再读书到工作:心平气和、脚踏实地


       1998年,重庆妹子刘显珊顺着长江,从上游来到了入海口城市,上海。东华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出身的她,刚开始在知名纺织企业做品牌推广,却和华理商学院有着不解的缘分。周围有很多华理优秀的校友是当时一起亲密工作的同事,甚至第一位工作上的领导,也是华理首届MBA。“这位工作上的领导兼导师时时刻刻提醒我需要制定人生目标、不断学习,对我后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刘显珊说。


       2006年,刚刚达到报考MBA三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刘显珊就报考了MBA。“那时的学费和现在比是很低了,只有7万块,但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依然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负担,但是真的花得很值了。”刘显珊坦言,“再读书的这个过程,学历学位证书对我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我可以真正心平气和,重新认识自己,静下心来去思考未来到底要做什么。”这是她的切身体会,也是她现在常常和学生们分享的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刘显珊说:“出生在79年,可是总感觉自己和80后更为接近。我们没有经历过红色教育,对爱国、建设祖国这件事不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可以坦露于口,但是在实际行动上,我们延续了父辈的脚踏实地,作为国家政策和发展的受益者,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走好每一步,脚踏实地就是最好的爱国和最切实的建设。”


       “在商学院工作的十年里,遇到的困难很多,我这个人比较乐观吧,困难度过之后,也就风淡云轻了,继续开开心心地工作。”一如重庆妹子天然的乐观,“但是这里的同事间的氛围却是让我一直感动和铭记的,让我觉得这里像是自己的第二个家,记录了我们每个人在这里脚踏实地付出的每一步。”


        2011年底筹备项目AMBA认证时,在三教的办公室,是一群同事的通宵达旦,是一群青年在脚踏实地的建设小家。“当时是我们第一次做项目的国际认证,材料很多,我们几位同事在三教的办公室就着瑜伽垫睡了几晚,前一晚做到两三点,一早五六点起来继续准备材料,虽然12月天气很冷,但是那段时间每个人的心都是暖的,当我们顺利拿到认证之后,脚踏实地而来的喜悦是由衷的。”


        “我们这代人务实,车子、房子都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在实现。从我读小学、读大学期间出国是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的出国交流、旅游如此便捷,祖国的飞速发展成就了我们,我们也身在这时代的洪流中,脚踏实地的耕耘小家,建设大家。”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商学院的1970年代主力军,

务实而脚踏实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