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红:如何让企业始终保持“年轻”?|清华经管EMBA名师

来源:清华经管学院官微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李昕    07/31/2018

3690


引言: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曾经领先的企业,总是不断地为后发企业所超越?支撑后发企业实现超越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企业能够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能够在时代、行业和市场的变换中始终走在前列?如果有,那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会从多个不同维度去解读,诸如从制度安排、动态能力、创新模式、企业基因等维度。今天,从另外一个视角,我以为,企业始终保持“年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企业的“人造组织”特性,又为其保持“年轻”提供了可能。



追随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消费者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群体,他们既是当下消费的生力军,也是未来消费的主导力量。那些最初并不起眼的后发企业,常常在高度贴近年轻消费者中起步,因其能够很好地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而快速发展、并集聚起一大批忠诚的粉丝消费者。年轻的消费者最能大胆、开放地接受新生事物。代表未来方向的新企业、新产品与新服务,往往是首先拥有了充足的年轻消费者,其后扩展至其他消费者人群。正因如此,能够被1-2代消费者所青睐的后发企业,通常在与消费者的共同成长中获得长足的发展,甚至有机会成为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这是不少后发企业后来居上的重要法宝。


      企业在长足发展时所积累的大批客户,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即使他们将来人到中年或老年,依然对企业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始终坚定不移地满足这些忠诚客户的需求,是不少领先企业矢志不渝的追求。不过,作为生物体的消费者,是一定会从青年走向中年和老年的。企业紧紧追随曾经年轻的忠诚客户,会在较长一段时间保持企业市场的稳定,但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双刃剑效应——企业将和消费者一起变老!


      显然,在追随忠诚的、渐渐变老的消费者的同时,较之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一如既往地追随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今天的一批年轻公司,拥有了这个时代的年轻消费者,这是他们成长的秘诀。如何在5年、10年或者20年后依然能够像今天这样拥有那个时代的年轻消费者,则需要他们提前深思与布局。曾经在过去20年多间如日中天的领先企业,其中一些已经明显地无法激发起当代年轻消费者的兴趣。对于这样的企业,如何赢得当下及未来新时代的年轻消费者,乃是他们持续成长的关键,否则他们将被历史无情地翻过一页,只能停留在昔日的辉煌的光环之下了。


保持员工队伍的年轻化


      一家不断追随一代又一代年轻消费者的企业,必须具有源源不断地提供出新生代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在消费需求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样的追求该如何完满地实现呢?无论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与及时响应,还是公司内部不竭的创新活力,都离不开一支精力旺盛、充满活力、敢打敢拼的年轻人队伍。今天在多个行业中快速成长起来的不少企业,都是聚集了大批年轻人、大家一起围绕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拼出来的。


1533031050449193.jpg


      与特定时代的年轻消费者相类似,作为生物体的第一代年轻创业者,终究也会变老。他们身上有着对公司的高度忠诚、不懈的拼搏精神、丰富的经验,并会积累起品牌、社会阅历、独特的资源整合能力等,然而,岁月将逐渐蚀去他们拼搏的能力,包括体力跟不上、时间投入不足、知识结构老化、心态趋于保守等。双刃剑效应自然也会在这一层面发挥作用:与这样一批创业者相伴成长的企业,很容易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渐渐变老。那些拥有大批年轻人的新兴企业,很可能在追随新一代年轻消费者中后来居上。


      因此,对于那些正处于凭借大批年轻人的共同拼搏获得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特别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未来持续保持公司这种年轻态的拼搏精神与能力不褪色。对于那些曾经或者引领行业发展数十年的企业来说,如何避免与创业元老一起变老,如何使企业重新迸发出青春的活力,则是当务之急。


      人是一个生物体,构成人体的细胞、器官等都会功能退化。尽管包括器官移植等在内的现代医疗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健康,但在经历了人生的年轻之后,从根本上说,人终究会逐渐变老乃至走向死亡。企业生命体却是一种社会性的“人造组织”。人造组织的一大优势在于组成部分的可替换性,这为企业谋求持续、乃至永远“年轻”提供了可能——通过人员替换使企业始终由年轻人主导。


      显然,无论是领先者,还是后发者,各类企业都需要源源不断地吸收年轻人加入其中,努力把员工的平均年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都需要大力培养年轻人,把尽可能多的重要岗位有序地提供给年轻人。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永远保持年轻态。


      做一家永远年轻的公司,可以从多个视角去思考。人的因素是绕不过去的,一是消费者,二是员工团队。把一代又一代年轻消费者作为核心客户,努力保持员工队伍的年轻化,这样的企业将是持久的时代弄潮儿。




      教授简介


1533031093572481.jpg

李东红



      李东红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并兼任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IGI)副院长;他在1999年7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在2001年11月-2002年7月赴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访问学习,2009年2月-7月赴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访问学习。

      李东红教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学生讲授《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学》、《企业经营战略》、《战略联盟》、《多元化战略》、《企业管理基础》、《优秀企业家与卓越企业的成长》等课程,曾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一等奖、二等奖。

      李东红教授一直致力于战略管理、战略联盟、国际化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学术研究,在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Issues, 《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中国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求是》、《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李东红教授已主持完成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与中国大型企业核心能力研究”、“国际合资企业的控制、国际化风险和公司绩效:基于组织失灵理论的研究”(2010-2012)、“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知识转移研究”(2013-201)和一项小林实基金项目“新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未来科技项目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倾力打造的新时代项目,旨在培养产业领跑者。以清华经管EMBA核心的“天、地、人、通”课程为管理内核,重塑企业家对于宇宙、未来、自然的三重认知,打造科技人文跨界学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的生态链,为国家培养掌握核心科技、引领中国未来、贡献人类社会的科技型战略企业家。


      招生对象:中国智造领军者、转型升级企业家、科技驱动创始人、创新领域投资人。


      报名链接:http://embacrm.sem.tsinghua.edu.cn/user/login/sem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